九年级化学一诊试卷分析

从学生一诊答卷中的错误想到的

西三中 谭波

这次“一诊”化学试卷是依据《新课程标准》所编制的,与《2010年考试说明》对比不难看出,“一诊”化学试题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命题注重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全面性、学科性、基础性、方向性、时代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与上期期末化学试题相比难度略有上升,具体表现为:“送分题”约只有15%左右;
“选拔题”约占10%左右;
其余大多数题目难度中等,且均有一定答题障碍(主要表现在学生读题有困难、部分题目分析潜在考点、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答题容易犯细节性错误。

(一) 一诊试题的特点:

(1).由于卷面限制,“一题多点”是一诊试题或中考试题鲜明的特色

如:1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第二单元)        B.②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第八单元)     

C.③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第六单元)       D.④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第三单元)     

23.(9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

B

CO2

(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红磷

      

 

 

A

            

 

 

①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的结论。(第二单元)     

②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     

③同学们用C所示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如果a、b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与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测定的结果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2)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 A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     

 

(2)注重能力水平考查,从应用层面切入问题, 紧密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STS”教育

如:21.(4分) 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对某小区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样品进行研究。

已知:①下水管道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硫化氢(H2S)等成分。

②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通入CuSO4溶液中,反应生成CuS沉淀和硫酸(H2SO4),从而除去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有特殊臭味,气体中一定含有的气体是           。将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通过CuSO4溶液。

(2)将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1小试管经过步骤(1)处理过的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该下水管道中的气体还含有的气体是           

 

(3)重视实验能力考查

如选择题7、10、22、23等试题

(4)考查基本概念的特点

        课标淡化概念,其原因是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阶段性,初中阶段不能将概念强调过死,但是那些忽略或不重视概念的做法是极端的、不可取的。必须明确的是,概念是人类认知一切事物的基础,是学习其它各种化学知识的基础。课改后所命制的试题中,重要概念的考查方式是将其融于对试题的分析、理解、判断、推理之中。

(二)一诊考了哪些知识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及物质的分类

●分子、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及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

●空气、碳及其氧化物、溶液(溶液的配制、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燃料的燃烧、金属材料及金属的锈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原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化学与生活;

●常见酸、碱性质,溶液的pH以及简单的化学反应规律;

●资源问题(包括空气、水、能源、金属及金属材料);

●燃烧与灭火;

●水的净化及电解、环保等。

 

 

 

二、一诊情况简析

1、我校优、良、中、差的分布情况:

我校参考人数

优生

人数

优生率%

良好人数

良好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差生人数

差生率%

平均分

难度系数

区分度

117

12

10.3

35

29.9

69

59.0

13

11.1

44.7

0.56

0.32

2、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

分数段

学生人数比例

分数段

学生人数比例

0—9

1.7%

40—49

23.9%

10—19

2.5%

50—59

23.1%

20—29

13.7%

60—69

17.9%

30—39

17.9%

70

0%

 

 

 

 

 

 

3.试卷抽样统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率

0.87

0.96

0.62

0.96

0.96

0.80

0.89

0.80

0.93

0.22

0.47

0.64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得分率

0.89

0.49

0.26

0.41

0.77

0.62

0.73

0.76

0.28

0.89

0.46

0.14

 

初三3班、4班学生试卷分析表:

试题得分率较低的有:3、10、11、12、14、15、16、18、21、23、24小题,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过手率不高。致使试卷中的容易题得分率都偏低。

3.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甲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导致出错。

6.学生对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能正确地从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来进行求解,而是直接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或+3价进行选择答案导致出错。

10.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结构不能正确认识,多数选择了D而导致出错。

11.学生对相应装置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出错。多数学生选择了A或B。

12.多数学生选择C,对CO的性质认识不到位导致出错。

15.多数学生选择D,对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记得很准,但学生不注意审题,导致出错,题目出示的是生成气体的质量比。

 

2)相当部分考生知识学得不灵活,知识系统性和整合性较差,表现为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18.学生对第(4)小问的分析不到位,导致选择时没有选全,多数学生只选择了一个答案,如C比较多。

21.学生在书写H2S和CuSO4发生反应生成的CuS沉淀的方程式中没有打箭头而失分较多;
对第(3)问多数学生直接根据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想到氢气,作为答案,而没有认真审题,也有学生审题之后只写具有可燃性气体甲烷,而没有写出氧气。此空失分最多。

24小题,

(1)部分学生能根据图像知道产生氢气的质量,但是利用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出样品中铜的质量而出错。

(2)对于第一小题参得出铜的质量分数为18.75%的学生,在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时,出现了错误。

(3)对于第二小题,由于第一小题的结果出现了错误就直接影响第二小题的结果,造成失分。

化学用语和化学专用名词掌握不牢固,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

16.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多数学生对前两个问答得比较好,但对酒精的燃烧和盐酸除锈这两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错较大,主要表现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条件、箭头和配平上出现了问题。

23.两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问题主要有:末配平,条件漏写或错写,如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条件学生写成“加热”而不是“高温”。氧化铁的化学式写成四氧化三铁。学生对此实验的现象描述不准确。

第22题:第(1)问中对化学仪器的名称在书写上写错或漏写,如铁架台写成“铁架”、“铁驾台” 支架台、铁夹台、烧杯写成“烧坏”或“量筒”等。

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强调应用(依纲扣本,抓好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而部分学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实践表明,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防止进行“超纲”性学习,已经明确的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再往高处拔。结合这次“一诊”化学试题而言,例如:1题、4题、11题等都应该算做得分题,但它们的得分率也才分别达到98.7%、88.5%和73.2%,情况不容乐观。所以我们今后的教学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将这50~65分的中等和容易试题得到手,确保中、低档试题得分率100%。因为这部分内容在中考化学试题里大都是直接选用课本的内容,即便是略有变化,那也是以课本内容为“源”。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特点:“三多一广”即“涉及到的物质种类多;
化学方程式多;
化学实验多;

物质的应用广”

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如:O2 、CO2 、 Fe 、NaOH 、Ca(OH)2 、盐酸、硫酸;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
金属活动性顺序等

§初中化学重点学习了16种物质:

§四种单质(O2、H2、C、Fe);
[P、Mg、Al、Cu、Zn;
合金]

§四种氧化物(CO2、CO、H2O、CaO);
[CuO]

§三种酸(HCl、H2SO4、HNO3);
[H2CO3]

§两种碱[NaOH、Ca(OH)2]

§三种盐( NaCl、Na2CO3、CaCO3);
[CuSO4、化学肥料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物质的构成;
化学式的意义;
根据化学式推断化合价;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分析判断;
物质的分类;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

§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环境保护;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有机合成物质的判断;
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判断等。

§科学探究主题: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O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原理、装置、检验操作等;
实验探究(如按照探究实验的步骤设计的探究实验考查)等。

§化学计算: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关溶液的简单计算等。

2、重视教材,强调知识的全面性

加大对教材知识的重视程度,要能够挖掘教材中的隐含考题,注意教材知识的覆盖面要加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分析、分类、对比、联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和原理,认识物质多样性的联系,使得学生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源”连接成网络,掌握知识精华,以便于运用。

 

如“氧气的网络图”等:

 

 

 

对酸、碱、盐的复习:

重点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要有水或沉淀或气体之一的即可发生。(一定要知道我们初中化学中有哪些离子发生反应可以生成水、沉淀、气体),我就编成口诀让学生记忆。

用离子符号、化学式填空:

(1)看氢离子  想______________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2)看氢氧根离子  想__________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3)看碳酸根离子  想_________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4)看氯离子  想______________ 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5)看硫酸酸根离子  想__________,生成特殊物质________________。

 

OH-

H2O

H2CO3==H2O +CO2

CO32-

OH-

NH4OH==H2O +NH3

Fe3+

Fe(OH)3

H+

H2O

NH4+

Mg2+

Cu2+

Mg(OH)2

Cu(OH)2

CO32-

H+

Ca2+

Ba2+

H2CO3==H2O +CO2

CaCO3

BaCO3

Cl-

Ag+

AgCl

Ba2+

BaSO4

SO42-


 

通过这样的本质探究,让学生理解酸碱盐发生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我们配以检验,除杂、鉴别、推断等经典例题,讲解解题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3、重视化学用语的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这次“一诊”试卷中化学用语分值较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一诊”化学试卷涉及的化学用语主要错误:(1)化学式写错或不规范,物质名称写不正确。如“FeCl2”写成“FeCl3”;
“Na2CO3”写成“NaCO3”等等(2)化学方程式中不配平或配平错误、条件状态未注明。如方程式中反应条件如“点燃”、“高温”、“加热”等,生成物中的沉淀“↓”和气体“↑”未注明。(3)质量分数不添加“%”符号,如23题(5)小问就使不少学生失分,甚至使优生失去满分的机会。(4)今年“一诊”试卷中文字表达有所变化,不少学生表达不准确或错误,特别是23题的(1)(2)小问。提醒我们仍需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总之,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要切实通过对化学用语写法及其意义的规范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化学用语的能力。

化学用语的规范训练,对中差生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老师在复习时首先应提供各类化学用语的典型示例给学生参照,其次强调注意点,最后归纳出主要化学用语的意义。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这就化学的“ “本”所在。

4、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其探究性理应体现在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要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在化学实验中,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探究反应条件、探究实验装置、探究实验原理、探究实验步骤等。我们应经常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化学实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得到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这次“一诊”考题中的实验题对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22题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相关探究;
23题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探究,要求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反思等都较高。

6、强化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这次“一诊”与去年上期期末考试相比,读题和分析题能力的要求又有一定提高,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造成过失性丢分;
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目的考点,导致无从下笔。如题18(2)要求写硅与氮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氮化硅,结果由于学生末认真读题,题中已给出高温条件和氮化硅的化学式,导致此空失分;
题21考察学生推断题的分析能力,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分析入手。题22(2)分析过滤这一操作中失误引起的原因,结果学生答题是花样百出。24题计算题题目常规,但方案较长,学生读不懂题目,无从下手。所以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也是我们今后化学科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项目之一。

7、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感悟方法、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

8、复习中,要注意几个变化:

(1)、由“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转向“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说明和解释”。

(2)、由“纯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的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转向“利用概念分析和说明事实和现象”。

(3)、由“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或人为综合”转向“对核心内容组块进行整体考查”。

(4)、由“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化和数学化”转向“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5)、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的规范和细节”转向“在实验中考察操作,强调操作的功能和目的”。

(6)、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复述”转向“能够自己制取气体并进行简单的性质探究活动”。

(7)、由“单纯文字形式呈现试卷内容” 转向“既用文字又用图表形式呈现内容”。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试卷 九年级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