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主要做法

XX镇XX村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做法
中共都江堰市XX镇委员会书记 XXX
都江堰市XX镇人民政府镇长 XXX

  
  XX村有自然人口2896人,党员78人,外来人口近800余人。村民在企业工厂务工的占55%左右,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只占35%左右,还有小部分从事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村现有工业企业30余家,主要集中在钢门窗及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年上缴税收达300万元。由于村组集体资产转让和近年项目建设带来的收入较多,XX村现有的村组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强,XX村被列为2006年XX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现状与思路
  (一)XX村具备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XX村地处场镇,国道317线、成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崇土路、崇天路、崇唐路连接周边乡镇,处在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三纵”“三横”交通网络的交叉点上,交通及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随着岷江3#桥的建成,XX村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人流、物流将会更加畅通。二是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春山外和古堰新村两大花木种植园艺区、黎氏花卉基地为龙头,XX村已形成近400亩左右的花卉苗木规模化种植,特色花木种植初具规模,对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具有带动作用。三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300多年历史素有“尚书府邸,西道驿站,长寿村落”之称的官家花园就座落在XX村二组,包括民国水利知事官兴文在内的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在提升XX村历史文化品位方面的作用正逐渐显现。四是丰富的机械加工人力资源。XX村作为XX钢门窗产业主要生产区,已有近20年发展历史,村内现有大小钢门窗企业达30余家。加之去年引进的福英、创奇两大机械加工企业也落户于XX村,壮大了XX村机械加工产业基础,从业人员1200余人,聚集了较丰富的机械加工人力资源。
  (二)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不利条件
  一是能源供应不足且价格较高。XX全镇虽然拥有5座水电站,总装机达1.8万千瓦时,但现行政策严禁自发自供,企业生产用电远高于开发区、蒲阳、石羊等地,且冬春两季供电十分紧张,工业承载能力弱。二是建设用地指标严重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XX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崇天、崇唐、崇土等主要干道狭窄。
  (三)思路
  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结合成都市“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部署,要有效推动XX村工业集中、农业规模化经营、聚居区集中居住,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就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方面齐头并进,联动发展。经过对XX村的区位、交通、环境、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条件反复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要成功推进XX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程,就必须依靠其交通、工业、人力资源等优势,克服不利因素制约,突出特色产业狠抓“三个集中”。由此,我们提出了以“三个集中”(工业集中发展、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小区集中)强力推进“三化联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因村制宜、凸显优势推进XX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做法与成效
  (一)做大特色产业支撑,实现“生产发展”
  一是发挥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做大做强钢门窗产业。我们在XX村引进了都崇门业、鑫威门业和宏泰门业三大龙头钢门窗企业,并引进大型物流川西物流入驻XX村钢门窗展销市场,以XX村为中心建设钢门窗系列产品集散中心初具雏形。二是利用机械加工资源优势,壮大关联产业发展。引进了福英汽车消声器、创奇半挂车、都江铸造、航兴公司等企业入驻XX镇,带动了机械加工产业,通过产业平台的搭建促进机械加工工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产业链,为XX村进一步实现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三是以花卉苗木种植园带动特色农业规模经营。XX村依托现有花卉苗木种植基础,推动二组、六组形成规模化成片种植,带动了60多户村民发展规模化种植业,提高了农田的投入产出比例。
  (二)突出解决就业,带动村民“生活富裕
  建设新农村要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农民的就业是关键。XX村依靠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和关联产业,积极拓展现有企业对用工量的需求,充分利用产业“吸纳”来拉动村民就业,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就业问题和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通过积极开展用工招聘,有170余农民与企业签定了用工协议,340余名农民已进入企业务工成为产业工人,有230余名农民工进行了就业登记。就业问题的解决带动了村民普遍增收,生活逐渐走向富足,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提高579元,增长15.3%。
  一是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有机结合。通过引进新建和易地扩建鑫威、都崇、福英、创奇等一批特色工业企业,努力拓宽企业用工能力,解决了该村500余名农民成为不出远门的产业工人。二是积极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充电”。开展了电焊、机械加工、家政服务、保安等一系列适合农民文化底子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和综合服务培训,全村参加培训农民达280人次以上。三是多种途径解决灵活性就业。针对XX村失地农民较多的现状,通过政府协调,提供清扫垃圾、公共场所和绿地维护、家政服务等各种灵活性就业机会40余个,解决了30多名社区人员、贫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招聘。通过建立农村劳动力咨询中心站,加强村企之间联系,积极引导现有企业就地用工和推荐本村村民进厂务工。通过举办各类用工招聘会为村民提供电焊、机械加工、劳务工程、卫生保洁等300多个各类就业岗位。
  (三)搭建文化载体,力推“村风文明”
  XX村发挥自身地处场镇的优势,利用安信文化广场、伯济书院等农村文化主阵地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平台,利用文化服务队和老年腰鼓队举办各种民间演出,传播文明新风尚,这些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了干群关系。
  一是着重解决了村民看书难问题。XX村建立了标准文化站,添置了20多台电脑,组织了1000多套科技类、农业生产类、文化生活类图书,全面配置图书室、农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活动室等综合性文化设施,为XX村村民拓宽了文化信息平台。二是着重解决了村民看戏难问题。XX村组建了文化表演队和老年腰鼓队,利用场镇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坝坝”电影、街头小品等送“戏”下乡活动。利用广场组织开展“春天畅想曲”、新农村建设“青春之歌”等数十场文艺演出活动,让XX村90%以上的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三是完善了村级活动室内部设施。配置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电脑设备和光纤电视系统,积极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定期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同时,继续开展“十星户”“文明户”的评选活动,促进XX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四)科学规划、建设新型社区,实现“村容整洁”
  一是重点规划了XX村集中居住区。选址XX村二组规划了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修建了“两横两纵”四条新区主干道,完善了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80余户本村村民和项目拆迁户进入集中居住区建房,实现了农民比较集中居住。目前,XX村以西道驿站商业街和集中居住新区两大区域为主体已初步形成了村容整洁、规划合理的新型社区发展格局。二是实施了危房改造一期二期工程。围绕官家花园保护性开发,配套实施危房改造,为官家花园整体开发提供商业环境支撑,营造了西道驿站商业氛围,同时改变了旧街脏、乱、差的面貌,给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居家置业环境。三是实施了农民街风貌改造。建成了全长800米的西道驿站民俗风情一条街和“崇德、尚义”牌坊。街道沿线统一新建了约1.5米宽的川西民居风格式房檐,所有建筑均按川西民居风格进行了装修,已成为XX村进入官家花园旅游景点的前置风景走廊。四是实施了317线美化亮化绿化工程。317线是连接都江堰到成都的国道线,也是XX村对外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现已基本完成对213线沿场镇沟渠的封沟绿化和节点建设工作
  (五)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XX村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了村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村组干部民主管理规范意识进一步加强,为实现村级民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实行村四职干部轮班制和周一集体办公制。以公开栏形式把村四职干部的详细分工和具体职责向村民公布,确定周日为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工作接待日,周一为村“两委”集中办公日,集体研究处理村上重大事务,其他时间由四职干部轮流值班,为村民办事提供方便。二是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采用公开栏上墙,公开信入户等形式,做到常规活动按季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疑难敏感点题公开,对村级财务收支管理、集体资产处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敏感点实行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三是积极组织开展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对村内资产公开处置、征地拆迁等重大事务和热点、难点问题,村两委积极组织开展“两会”,广泛征求群众各方意见后才实施,切实维护了村民利益,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肯定。

推荐访问:新农村 做法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