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团组织活力建设研究

加强高校团组织活力建设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针对当前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的现状,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展开了有深度有广度的调研,初步分析了高校团组织活力不足的现状与原因、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团组织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构建高校团组织活力的科学考评体系,从团组织自身建设出发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质量与影响力,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等对策和建议,为增强高校团组织活力建设奠定了研究基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团组织活力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新时期,加强团组织活力建设是党组织对共青团发展提出的要求。如何依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脉络,在大学生中研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新情况,形成新思路,制定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加快构建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共青团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创新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新格局是高校共青团承担的新任务。
共青团工作的性质本身要求加强活力建设。高校共青团组织是由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团员组成,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奠定了团组织的活力基础,因此高校共青团的活力建设是与团员青年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的。团组织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团员特有的身心发展需要,分析青年团员的年龄特征,创新工作思路,开创多元工作载体,以大学生团员的全面成才与发展为工作主导思想,与时俱进地促成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继承和发展。
基层团组织现存活力不足的问题是加强团组织活力建设的直接原因。根据对大学生党团员中展开的调研数据分析,高校团组织目前存在着工作思路单一、活动载体陈旧、大学生对共青团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团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效能发挥的情况有一系列的指标来考核,而高校团组织有无活力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高校团组织有活力就是高校团组织有阵地,高校团组织有活力就是高校团组织有战斗力。因此,从现状出发,正是高校团组织活力研究的现实要求。
大学生的全面成才与发展为加强高校团组织活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加强,大学生渴望增强自身多方面才能,而高校团组织是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优良舞台。只有提高团组织活力,充分调动青年团员的积极性,挖掘大学生关注热点,适应大学生求知需求,使共青团工作适合团员青年的全面成才与发展,才能够让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团组织周围,真正实现团组织培养优秀大学生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电话访谈、深度专题访谈等多种方式,调研问卷发放范围覆盖松江大学园区六大高校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共计发放问卷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 500份,问卷回收率86%。访谈对象为学生团员和专兼职团干部。被调查对象男生占45% ,女生占55%,比例合适且具有代表性,符合调研数据分析的科学性要求。调研目的旨在揭示提升高校团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索出增强高校团组织活力操作性强的工作思路,更好地指导团建创新实践。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高校团组织活力的认同度
1、高校团组织整体活力现状的评价
在高校团组织整体活力现状调查中,选择基本满意的同学占50.5%,超过了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这说明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还是受到认可的。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23.8%的同学选择了“不满意”,远远超过了选择“很满意”的5.6%,客观地说明了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现状,尤其是团组织活力方面还有待改进。团组织工作的开展需要团员青年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支持,因此高校共青团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团员青年的共同兴趣为第一出发点,在这种基础上的团组织活动才能保证活力,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团活动。
2、团组织活力的认同度主要来自有吸引力的团活动
在增强团组织活力方面,21%的同学认为推优入党是共青团工作的成功之处,而选择“社会实践”和“团日生活”的同学也分别占到了19.1%和15.1%,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这些活动的可操作性较强,易于组织和开展,且较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容易得到大学生认可。另有12.9%的同学选择了“志愿服务”,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点,团组织应该抓住这一要点,加强志愿者工作的具体化和细致化,使其更系统更专业。而选择“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同学比例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项目是今后加强团组织活力建设的落脚点之一。
3、荣誉奖项的设置提高了团组织的认同度
共青团工作的实践开展中,36.7%的基层团组织都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荣誉,荣誉的设置提高了共青团工作的参与面与知名度,也为推进基层团支部建设起到了有效的示范作用。通过考评机制,评选出优秀的团体和个人,有助于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也为团组织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对高校团组织活力建设的共识
1、活动质量直接影响团组织活力
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活动质量”是团组织活力的表现方式。其中,“活动内容”是核心,“同学们的参与度”与“活动的影响力”在客观上反映了活动质量,还有部分同学认为“理想信念”是团组织活力表现方式。团组织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团员青年在活动实践中磨练自我,铸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团员青年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
2、团组织活力与青年活力相辅相成
共青团是青年的团体,缺少团组织的大学生活是单一乏味的,正是因为团组织结合同学兴趣开展活动,丰富了团员青年的课余生活,青年学生的活力才得以激活。同学们在参与中不仅获得团务知识,还提高了多方面素质,同时,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团组织的活力,组织者也将受益匪浅,集体和个人的成长相辅相成。
3、创新是提高团组织活力的突破口
创新就是活力不断涌现。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活力,需要创新。在参与调查的对象中,99%以上的同学都把“创新”视为增强组织活力的突破口:要求组织体制创新的有18%,要求方法创新的上升到22.3%,要求观念创新的和要求内容创新的高达28.7%,这些数据体现出目前学生对团组织活力创新的强烈要求。
(三)影响高校团组织活力的突出因素
1、工作载体的接受程度是评价团组织活力的关键因素
参与度的高低是工作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工作载体和形式的新颖性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该活动的参与热情。在“团组织存在的显著问题”的调查中,有58.5%的大学生认同此观点的调查结果是很可靠的,活动思想与主题把握也决定着活动形式新颖度。
2、团组织自身建设成为增强团组织活力的迫切需求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从团组织自身建设出发加强团组织活力建设”的被选率高达45.5%,这充分证明了大学生团员对团组织自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团组织自身建设包括团组织结构与规模设置、工作机制建设、干部队伍素质建设等方面。因此,只有根据高校改革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分析大学生生活和工作需求,科学设置具体工作环节与流程,提高团干部政治素养与业务技能,加强团学间的紧密联系,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团工作做到团员满意。
3、争取资源平衡配置是加强团组织建设的又一要求
共青团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面资源的平衡配置。信息资源、时间资源、人员资源、管理资源以及场所物资资源等因素都是影响团工作质量,进而影响到团组织活力。很多基层团组织工作成绩不显著,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源的有限,因此,如何广泛地整合资源、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也是团组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从团组织自身建设出发加强团组织活力建设
1、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
第一,加强团组织的思想基础建设。团组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强化各级团干部和团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团员理论修养,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以增强团组织整体的工作水平。
第二,加强共青团组织基础建设。通过对组织目标、设置方式、活动形式的设定,使团组织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管理于基层。立足于青年感兴趣的团活动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在具体行动中加强团队建设。
第三,加强团干部队伍基础建设。通过选拔、培训、使用、考核、发展等一系列程序加强队伍的严肃性,做到“高进、严管、优出”,构建科学的团组织活力考评体系,以高素质复合型为目标,不断优化团员的素质。
第四,加强工作基础建设。通过对政策的争取、资源的合理利用、活动阵地的共享、职能的合理分配,实现团组织工作的基础建设。同时,借助对基层团支部的充分发动和收集创意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有效增加青年参与团活动的机会,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2、团组织奖励机制的完善
实践证明,通过考评评选出优秀的团体和个人,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是可以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的,这种考评不仅给优秀的团体一种认可,进而提高团组织的认同度,而且更有效地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团员青年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凝聚力。通过对各基层团队活动的考核,定期评出示范团队,调动和鼓励团队积极性;
针对个人,根据团员工作考核,对理想信念、道德素质、团员意识、团员先进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先进团员培养,在推优入党及各类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
3、团组织末位淘汰机制的建立
末位淘汰制的实质是让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这对于提升高校团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着深远意义。首先在各基层团组织中组织各种形式的自查,随后学校组建协调办公室,由优秀团干部组成检查组,以暗访方式联合检查,最后根据自查和暗访结果进行综合打分。对于排名末位的基层团支部采取批评、淘汰等方式的惩罚。
(二)构建高校团组织活力的科学考评体系
1、构建科学的团组织活力考评体系是团组织活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团组织活力考评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考评标准,通过一定的方法科学地收集、整理团组织活力的表征要素信息,对团组织活力进行综合考评管理,作出有针对性的考评结论,以推动团组织活力建设的系统测评体系。
2、团组织活力考评的重点工作
(1)青年创新创业活动;

(2)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

(3)电子团务的推进工作;

(4)青年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

(5)基层团干部动态考评工作;

(6)团建创新特色工作。
3、组织活力考评表征要素及评价标准(见表1)
表1:组织活力考评表征要素及评价标准
表征要素 评价标准 考评依据
组织目标 是否作为党的后备力量
是否服务于团员青年 科学性、合理性、阶段性
干部队伍 干部工作能力是否胜任
干部工作态度是否敬业 选拔性、全面性、发展性
活动内容 是否符合青年的特点
是否被青年接受认同 多样性、先进性、创新性
考评结论 不合格、 合格、 优秀
(三)提高高校团组织活力的质量和影响力
1、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共青团作为青年组织中的核心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牢固纽带,团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共青团将青年团结在一起的主要手段。当代青年思想开放,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团组织活动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满足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继承“仪式教育为主线,团日活动为载体,新型团校为阵地”的优良传统,同时在活动内容与形式上开拓创新,以具体工作的活力带动团组织活力建设。
2、加强团工作宣传力度
宣传是团工作推广的窗口,良好的宣传能让更多的人更充分地了解与参与团组织的活动,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加强团工作宣传力度具体要做到:
第一,宣传要以实践工作为前提,要有的放矢,切忌空口图说,要保证宣传的真实和客观。
第二,宣传的手段和形式要新颖有效,充分利用网络等新生资源,结合校园环境实际,选择同学感兴趣的形式和手段,在宣传中加强团工作的实际拓展,增强团组织吸引力。
第三,宣传是双向的行为,是传播的过程。宣传要注重回收反馈结果,根据反馈建议修改工作方法和步骤,真正做到“从团员中来,到团员中去”。
3、全方位的争取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高校团组织要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多方位地争取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和场所物质资源,同时加强资源的开拓性研究,变有限为无限。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切磋,加强高校间资源的共享,加强与基层团支部、团员青年个体间的交流,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要注重资源的再利用。有形资源的再利用不足为奇,同时还要加强对无形资源,如经验教训、信息技术等的分析,特别要强调对共青团工作档案的再利用。
(四)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思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继续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团员青年中继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创新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
第二,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各项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并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新人。
2、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第二,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团组织作为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指导部门,要利用优秀的学生团体和个人带动学生队伍的全面进步,因此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的文化和纪律教育,严格把关,深入落实。
第三,积极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协助大学生建立社会实践体系,探索在实践中育人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广泛开发并控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第五,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早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推荐访问:团组织 活力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