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实施公务员法暨组织人事编制和老干部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实施公务员法暨组织人事编制和老干部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委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精神,认真总结2005年的组织人事、机构编制和老干部工作,安排部署2006年工作。在今天的会议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聚荣同志要对2005年全市组织工作和老干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年的组织工作和老干部工作作具体安排。市委周书记还要对实施公务员法工作和组织工作、老干部工作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全省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和全省人事局长、编办主任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对2005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作简要回顾,并就实施公务员法、做好2006年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5年人事编制工作
        2005年,全市的人事编制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委会议精神,按照建设“五城三高”和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2005年度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

        (一)以公务员考录为契机,以制度和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一是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面向社会从372名人员中为我市公安、审判、检察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34名,新录用人员经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批准,已全部到岗工作。二是积极推进“科教兴市”战略。根据我市教师紧缺的情况,去年3月份在全省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供需双方见面洽谈会上,与38名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签订了双向选择协议,于去年秋季开学前已全部到岗工作。面向社会为市属中小学公开招考教师15名。三是乡镇招聘干部的身份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根据省上的有关通知精神,对我市三镇符合条件的8名乡镇招聘干部,经过培训、考试、考核及公示后,及时办理了公务员过渡审批手续,保证了乡镇招聘干部向公务员过渡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认真做好公务员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为保证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起顺利实施,市人事编制部门积极会同组织部门,对全市1432名党政群机关中的公务员在市委党校进行了全员轮训。五是认真做好全市的军转干部安置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工作。市人事编制部门与市委组织部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安置政策,完成了21名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和自主择业干部退役金发放等各项服务工作。同时,严格执行国家干部管理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45名干部、工人及时办理了退休手续。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理》共办理辞职3人、辞退4人、开除公职3人。六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省上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市政府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市文物景区管理委员会、市建筑设计院2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为改革试点单位。目前,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实施。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工资政策,严格工资福利的分配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的工资政策。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审批发放了风沙补贴、岗位津贴和离退休费,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兑现了工资待遇。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兑现了工资待遇。为社区居委会干部提高了月工资标准。二是完成了中核四O四厂214名在职教师和232名退休教师移交前工资套改工作。完成了铁路医院、中小学校、幼儿园内退、停薪留职及离退休人员共329名人员工资的测算及移交工作。三是按照省上要求,为推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人事、财政部门完成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各类津贴补贴的清理上报工作。


        (三)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对108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项目管理培训,对159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职称计算机培训,对1857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以《创新思维开发》为继续教育内容的培训。二是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管理和服务工作。完成了国家、省上统一组织的各级各类职称报名、考试工作。全年参加各类职称资格考试人数共 2905人,审查上报、评审各类晋升职称人数233名。对原铁路学校的217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进行了重新认定,并办理了相应的聘任手续。为市属单位的76名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了聘任手续并兑现了相关待遇。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三是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安置67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市属企事业单位就业,选拔了10名特困和长线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服务。进行了大中专毕业生的个人信息登记和入库管理工作,实现了毕业生信息化网络管理。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作用。全年共引进急需人才 87人,举办周五人才市场41期,举办大型招聘会3次,赴外地参加招聘会2次。通过政府网站、报刊等媒体共发布用工信息1800余条,达成意向性协议6786人,落实就业人数3314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2430人,下岗失业人员436人,城镇待业青年448人,有力地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


        (五)积极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规范机构编制管理。一是对三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后上报省上,为三镇争取编制15名,并确定峪泉镇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单位,各项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二是加强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和有关规定,把好机构编制和人员审批关,有效地控制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过快增长。认真做好财政工资统发中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有人员的审核工作。对市直机关和依(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公务移动通讯费用补贴进行了审批。三是加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计划外用工的审批管理工作。全年共下达机关事业单位计划外用工指标1692名,主要从事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等工作。四是对全市登记在册的126家事业单位依法开展了年度检验工作。对全市具有法人资格的83家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集中培训。


        总之,2005年的人事编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的理解、支持、配合下,经过全体人事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人事人才工作方面,我市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军转干部安置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适应,增编和控编的矛盾还很突出;
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办法还不够多;
人事编制工作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真贯彻全省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在我市顺利进行
        实施公务员法是今年人事编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今年1月1日起,公务员法进入实质性入轨运行阶段。中央、省级机关上半年完成,市(州)以下机关原则上在年底前完成。实施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和工资套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我市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公务员法贯彻落实工作的组织领导。人事编制部门一定要按照《甘肃省〈公务员法〉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制度创新”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工作办法,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切实做好我市实施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明确界定公务员法的实施范围。公务员法明确规定,纳入公务员管理范围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三个条件。党的各级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被依法纳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的机关没有列入实施范围,规定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实施工作原则上与以上七类机关同步进行。人事编制部门要和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在界定公务员实施范围时,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能随意变通或扩大范围。


        二是要积极稳妥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公务员登记工作,是实施公务员法的基础性工作,是公务员制度顺利入轨运行的基本保证。从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对在“一区两县”进行的公务员登记模拟试点情况来看,现有机关干部中,符合登记条件的仅占76.32%,低于全国登记模拟试点85%的平均水平,全省超编、混编混岗的问题比较普遍,实施工作矛盾突出,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很大。所以,这项工作开始以后,人事编制部门要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审核条件、严格履行程序,按照“先易后难、自上而下、分步推进、稳慎处理”的原则和中央即将出台的《公务员登记实施办法》规定,做到“三个严格”,即严格按照规定确定实施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严格审核登记人员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严格履行登记程序,先将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登记,再研究其他人员的问题。同时要以公务员登记工作为契机,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


        三是要按照法定条件合理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加强对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和管理。按照中央即将出台的《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和《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要求,要在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合理设置职位,确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职数比例、规范的名称设置非领导职务,对配备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按照管理权限审核备案,不得超比例超限额配备。


        四是要认真进行工资套改。随着公务员法的正式实施,国家要建立统一的职务和级别相结合的新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建立新制度、形成新机制、规范秩序、缩小差距,而不是简单的增加工资。在国家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之前,今年上半年,我们要认真做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待国家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后,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认真进行工资套改,严格工资制度分配改革,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基本工资制度,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和岗位津贴制度,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发挥工资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稳定公务员队伍。同时,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工作想得仔细一些,做的扎实一些,自觉维护国家工资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顺利完成全市公务员工资套改工作,建立起新的工资制度。


        五是要严格审批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包括公务员法实施前已经列入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审批权限重新进行确认和审批,符合条件的单位,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参照管理单位的审批工作,要紧扣“法律、法规授权”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规定,进行清理,按照规定条件、审批权限和程序进行。我市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报经省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审批后才能实施。目前,人事编制部门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等上报前的准备工作。


        三、2006年人事编制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攻坚年。人事编制工作任务很重,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人事人才工作
        一是要继续积极稳妥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根据省上有关规定,今年我市事业单位改革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继续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要在总结去年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的基础上,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甘肃省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和《甘肃省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第二,搞好模拟分类。等省上事业单位分类办法出台以后,研究制定适合我市特点的分类方案,区别各类事业单位特点,制定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改革做好准备。第三,清理机构编制。要进一步摸清事业单位的底数,清理机构、核实编制。严格控制财政补助事业编制的增长,原则上不再审批设立经营类事业单位。第四,严格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按照年初国家人事部下发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及秘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使用人员外,都要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第五,继续指导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体现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岗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二是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好“人才工程”。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力量。市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把人才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尽快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清人才强市战略在实现我市“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地位,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开发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我市人才环境,优化我市人才结构,以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适用性人才、各类急需人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大局,有针对性地吸引、调配、补充紧缺人才和重点人才,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以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化人才结构。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要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业内认可,创新评价使用机制。建立“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职称工作运行机制。要紧紧围绕建设“五城三高”和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有针对性地吸引、调配、补充紧缺人才和重点人才,也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鼓励各类人才自觉投身重点工程和我市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高技术人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按照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使我市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适应,行业分布结构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能力素质结构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要继续做好全市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四是要全力以赴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和军转干部的就业安置工作。要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到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同时,要认真贯彻《甘肃省人才市场条例》,促进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科学配置人才资源和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继续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


        五是认真做好省属工业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创造企业公平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甘政办发(2005)139号文件要求,在年内完成酒钢集团公司和农垦企业中小学、公安机构及中小学离退休教师的接交工作。这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人事编制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移交工作有序进行,确保移交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二)机构编制工作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编办甘组明字[2005]61号《关于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员编制和干部调动进行冻结的通知》精神,省委决定从2005年11月15日至2006年12月31日对全省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的人员和机构编制进行冻结。冻结的范围是:实行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的县(处)级及以下干部、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县(处)级及以下干部。对公务员招录工作,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省委组织部选调的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及二次推荐选拔工作,个别专业性较强或特殊急需人员的岗位干部调动工作,不在冻结范围之内,但须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批,方可办理调动手续,文件已给各部门、各单位转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精神,严肃工作纪律,在冻结期间,不准各部门、各单位随意打报告申请增加机构编制和要求增加人员。今年,省编办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开通了“12310”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并要求做到“五不准”,即:不准超编进人;
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级别;
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
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
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今后凡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我们都要认真监督,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我市自2002年市、乡机构改革和2004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都能够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三定”方案,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在核定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内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近两年多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属部门和单位要求增加机构编制的报告逐渐增多,市编委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部门和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增加。但有个别部门和单位从局部利益出发,以各种理由,申请挂牌、升格、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增加人员和增加领导职数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不但给我市的机构编制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同时也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相违背。今年,我们要结合公务员法实施,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的管理和监督。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机构编制管理只能是越来越严。省上领导在全省实施公务员法工作会议和全省人事局长编办主任会议上讲,中央核定甘肃省的行政编制是12.8万多名,据省编办统计,目前全省公务员队伍有14万多名,超编1万多名。省上曾多次向中央汇报,要求增加编制,中央编办一直不松口子,所以,省上对市州也是不松口子。省上批准我市增设朝阳、峪苑两个街道办事处,市编办已专题报告省编办,得到的答复是没有编制,让我市自己调整解决。目前,我市机构编制工作的困难和矛盾很多,希望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给予理解和支持。


        二是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今天,我借这个机会,把全市的编制情况向大家亮个底。2002年市、乡机构改革时省上核定我市的行政编制总数为1074名,其中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559名(含三镇51名),政法机关行政编制515名(含市公安局东区公安分局120名)。经过近几年争取,省上先后下达我市党政群机关和政法机关军转干部与基层专项行政编制80名,三镇行政编制6名。截止现在我市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共610名,政法机关行政编制共550名,这两项加起来,我市目前的行政编制总数为1160名,所有这些行政编制已全部分解到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由于行政编制紧缺,为缓解不足,根据有些部门和单位承担的工作量,我市为18家党政机关自定事业编制72名,加上机关后勤事业编制92名,共计事业编制164名。还有依(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55个,事业编制332名。这些我市自定的事业编制人员要在下一步的公务员登记中报省上审批,省上能不能审批,目前还不能确定。因此,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自行调整“三定”方案中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在人员编制和干部调动冻结期间,除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要求外,不再增设新的机构和增加编制。今天会议以后,请各部门、各单位不要再给市编委上报要求增设机构和增加人员编制的报告。同时,要从严控制三镇机关和所属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或差额补贴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人员,确保五年内乡镇原则上不增加新的机构和人员编制。


        三是要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凡涉及职能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的事宜,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先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衔接,衔接意见一致后,再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上报,由市编办征求有关领导意见并提出意见,报市编委会研究后提交市委、市政府审批,不得将机构编制事宜夹杂在业务报告、会议文件、单位领导讲话中。各单位以后凡涉及申请机构、编制、人员的报告,除特殊情况外,不要直接向市政府或市长个人上报,未经市编委办公室审核和提出意见的有关机构编制事宜,市编委会不予研究。  
         四是严格机关事业单位计划外用工的审批。截止去年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共使用计划外用工1692名,对缓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个用工数量就我市来讲已经很大了,但还有些单位仍在要求增加。因此,今年的计划外用工要在保持去年总量的前提下,不能有大幅度的增加,各单位也不要再打报告申请增加计划外用工。对个别单位确需增加计划外用工的,编制部门要根据工作量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经过批准,各单位自行使用的计划外用工,财政部门不予拨付经费。


        五是要继续做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去年,我们确定了峪泉镇为我市乡镇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要通过改革试点,力争在促进乡镇职能转变,为“三农”服务上取得突破,在改革乡镇事业站所的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转变镇政府职能,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治理结构和公益服务方式。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人事编制工作新局面
        今年,我市的人事编制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狠抓落实,全市各单位和人事编制部门要以协调高效的机制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促落实,以高素质的队伍保落实,确保今年的人事编制工作的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今年人事编制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尤其在实施公务员法工作方面,市上已经成立了实施公务员法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把实施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把人事编制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二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既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人事编制工作的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又要体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有效的实践经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抓好今年人事编制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三是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人事编制干部队伍。人事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编制部门作为市委、市政府管理全市机构编制的办事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在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实现“创新型思维、学习型班子、服务型机关、廉洁型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事编制干部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本领,不断提高善于学习、善于调研、善于创新的本领,以提高人事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切入点,力争建成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充满活力、党和人民信赖的人事编制干部队伍。


        同志们,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人事编制工作的意义尤为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人事编制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提供坚强的人事人才保证。

推荐访问:老干部 编制 公务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