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牙河下游上段水环境现状及治理调研报告三

1.3.2过境水

该段河道位于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交汇处下游,原为海河南系(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洪水进入天津通过海河入海的要道。

建国以来,尤其是毛泽东主席作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战略决策后,提出了“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治理方针,拉开了海河流域以防洪除涝为中心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序幕,先后开挖、扩挖了子牙新河、漳卫新河和独流减河等,改变了海河南系洪水汇集天津如海的不利局面。现在该段河道为汛期大清河洪水入海通道之一(大清河洪水主要经由独流减河入海)。

近年来该段河道过境水主要有大清河洪水、引黄济津、北水南调和中亭河涝水等四种:

(1)大清河洪水

西河闸是大清河系洪水进入天津市的控制型工程,为该段河道下口。

大清河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的季节以7、8月份最多,7月下旬到8月上旬更为集中,量级最大。根据西河闸水文站1963年~2002年实测流量资料统计,建站来,1963年8月27日出现了最大过闸流量1520m3/s;
60年代的洪水较大,年最大洪峰流量发生时间多集中在8、9月份,除1963年洪水以外,大于500 m3/s的洪水发生过4次:1964年8约的洪峰流量为1100 m3/s,1966年9月为625 m3/s,1967年8月为563 m3/s,1977年8月654 m3/s,其余年份的洪峰流量较小,1980年以来的多数年份出现河流断流现象。

(2)引黄入津

由于天津地处流域最下游,自身没有固定水源,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靠开采地下水供水。1983年,国家实施了引滦入津工程,从此位于滦河的潘家口水库便成为天津市城市供水主要水源地。海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汛期,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经常发生连丰、连枯现象,自1997年以来,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主要入海河道先后断流,水库蓄水锐减。特别是天津市主要水源地潘家口水库,自1998年进入枯水期,入库水量大幅度减少,已无法满足天津市的用水需求,天津面临着缺水危机。为了解决天津市的缺水、

危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防总、水利部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组织实施了四次引黄济津应急调水。2000年以来的四次应急调水,共从黄河引水33亿立方米,天津市收水16亿立方米。

其中2003、2004年引黄济津输水线路,从黄河下游位山闸引水,经位山三干渠至临清立交穿卫枢纽,进入河北省境内的临清渠、清凉江,经清南连接渠入南运河至天津九宣闸收水,黄河水进入天津后,将分两路,一路由南运河进入天津市区,另一路经马厂减河进入北大港水库。

两次调水分别从位山闸引水9、9.25亿 m3,天津市九宣闸分别收水4.3和5.1亿 m3 ,有效缓解了天津面临的缺水危机,保障了城市居民用水安全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下游 调研报告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