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三级干部大会上讲话

同志们: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节七天假刚过,区委、区政府就召开这次全区三级干部大会,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凝神聚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历城而努力奋斗。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刚才受到表彰的2006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根据区委、区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去一年全区工作的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有为的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按照“一带两区”的发展布局,全面实施“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的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四个三”的工作重点,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开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5亿元,增长17.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7亿元,增长1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增长16.3%;
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外贸出口7.86亿美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我区再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36家、达到287家,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19%、17.8%、17.9%,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50%。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2.2亿元,增长20.8%,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7.7%,投资比重超过工业,成为全年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新农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都市农业创出新特色,蔬菜、林果、花木、奶牛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膨胀,分别新增1.2万亩、1.7万亩、1.3万亩、7300头;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继续提高,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21个。对道路、水利、能源、生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硬化路“户户通”工程扎实推进,226个村、20多万农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投资1.2亿元的平原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彻底解决了211个村、21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
新能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沼气、秸秆燃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快普及;
文明生态村建设深入推进,139个村完成“三化一建”任务;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快速展开,新增农家超市138个;
“三川增绿”工程成效明显,绿化荒山2.3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0.7%,整个农村的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片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唐冶新区,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一期路网16.4公里快车道实现通车,6平方公里主干路网基本形成,港西立交桥即将建成,村民安置中心加快建设,整个新区的基本框架已经拉开。在临港开发区,2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通过论证,14.7公里园区道路得到高标准改造,各类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德国采埃孚等规模大、高科技、外向型项目投产开业,开发区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十大规模企业聚集园区。在洪楼城区,祝甸路、西周南路等5条主次干道完成拓宽改造,38条背街小巷得到分类整治;
贵和购物、海蔚商城、七里堡市场一期工程等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嘉恒大厦、东环国际广场等商务楼宇形成规模;
“城管执法进社区”和“环卫进社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城区管理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南部山区,葫芦峪瀑布自然公园等新的生态景区正在建设,八里峪农庄等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规模档次进一步提升;
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分别增长39.5%、50.3%。一批省市区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总投资1.3亿元的旅游路历城段竣工通车,北园大街历城段、省道102线历城段拆迁顺利,青银高速、济莱高速、黄河三桥等工程稳步推进。深入持久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开展20项整治行动,全区环境面貌整体上有了较大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041元,增长16.5%,增幅全市最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5元,增长1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被列入省级试点,政府配套资金由每人10元提高到30元,46.3万农民参加受益,参合率达到94.3%。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投资9000多万元,高标准改扩建农村学校23所。完成3家镇卫生院改造。抓住民生之本,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活动,培训农民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出台了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城市低保按每人每月230元标准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840元提高到1080元;
新建扩建3处敬老院,30%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了集中供养每人每年24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1400元的标准;
解决了17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弱势群体得到全社会关爱。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各镇机构改革圆满完成,统一设置行政和事业机构共99个,比改革前减少104个,精简51%;核定事业编制565人,比改革前减少1072人,精简66%,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的作用初步显现。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教师工资由区本级财政统一足额按时发放,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有较大幅度提高,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由区本级财政承担。进一步理顺区街财政分配关系,建立了保障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街道办事处财政体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公开招考机关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建立了运作规范的新招人员考录制度。实现了科技城整建制移交,成立了济南东环科技城发展服务中心,明确了科技城作为总部经济基地、科技孵化基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5家市属下放企业改制进展顺利,16家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全面完成。

[NextPage]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魅力历城、诚信历城、文明历城等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全区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五所省级规范化高中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加快显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加大科技进步和创新力度,专利申请量达1471件,居全省县区之首。农村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计生优质服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了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区级领导联系街镇、部门包村、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等制度。各街镇、村居全部建成为民服务代理中心和为民服务代理室,建立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为民服务代理机制。全面展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实施“跟进四抓”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用心维护社会稳定。我区被评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成功召开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区委、区纪委领导班子,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历城提供了思想和政治保证。善始善终地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毫不放松地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组织学习《江泽民文选》,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三级联创”工作,圆满完成镇党委换届,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对全区处级以上领导和村支部书记全部轮训一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集中力量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增强。

  总之,过去一年既是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的一年,也是迎接挑战、积极作为的一年,一年来,大家干出了成绩,干出了水平,全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经济实力持续攀升、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狠抓落实的结果;
是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特别是基层的同志勤奋敬业,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付出了艰辛努力。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村居支部书记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仍较薄弱,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对外开放的领域还不够广,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偏小;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不够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今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特别是今年要召开党的十七大,做好今年的工作事关当前,影响长远,意义重大。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确定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保持发展布局、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深化完善“四个三”的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以历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确定今年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亿元,增长1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4亿元,增长1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45元,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224亿元,增长2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6%;
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增长20%,外贸出口9.3亿美元,增长18.3%;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
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2%;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7‰以内。

  做好今年工作,要切实强化“四个意识”:

  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中央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物质财富的积累是发展最基本的内容,离开了发展,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都无从谈起。这是被无数的历史进程和实践活动所证明了的。所以必须时刻牢记发展的主题和责任,始终保持发展的激情和锐气,始终保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状态。

  二是强化机遇意识。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最快的历史时期,一项政策,一条信息,一次调整,都可能包含发展的机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发展背景;
中央省市继续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中央1号文件连续四年锁定“三农”,市里启动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为我们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
中部突破济南、构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省会经济等省市重大决策的深入实施,济莱高速、青银高速、黄河三桥等省市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省道102线、北园路改造提升,为我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助推力。必须善于发现、抓住、用好这些机遇,机遇抓住了,工作事半功倍;
抓不住,没抓紧,事倍功半。所以要努力把机遇变成现实,把优势变为胜势。

  三是强化转轨意识。就是要不断强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面对国家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这一宏观形势,以及我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较大,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区域布局中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东部平原大中型企业较多,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区情实际,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必须痛下决心、积极适应,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强化忧患意识。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区落地项目有所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这对我们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后劲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宏观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国家对内外资企业实行统一的所得税税率,内资企业纳税减少,外资企业税负增加,给财政增收和引进外资工作带来新问题。区域竞争、结构调整、资金制约、用地困难、社会稳定等方面也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必须充分估量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把困难估计的更充分,把对策研究的更具体,努力化困难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确保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NextPage]  三、深化“四个三”的工作重点,推动全区科学发展、和谐进步

  区十二次党代会规划了今后五年历城发展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关键是按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确定好每年工作重点,一年接着一年干,持之以恒抓落实。今年是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深化“四个三”的工作重点。

  (一)要全力实施“三个突破”。即:突破唐冶、突破临港、突破三川。全力打造唐冶、临港、三川等三个经济核心区,营造起局部优势,进而带动整体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在以往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政策聚焦、力量倾斜、重点攻坚的强大合力,确保不断实现新突破。

  一是突破唐冶。按照建设全市乃至全省标志性新区的总体目标,以更高的境界、更大的魄力,把唐冶新区建设好、发展好。要成立招商、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唐冶新区管委会,创造新的体制机制优势。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土河、刘公河,完成港西立交桥建设工程,建成四村整合安置中心,逐步配套生活服务设施,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不断增强新区吸引力。鼓励引导行政办公、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入驻,发展金融、商贸等服务业,设法启动消费,聚集人气。推进已签约、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工建设,使新区尽快出现一定的建筑形象和城市形态。二是突破临港。坚持规划征地、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同步推进,尽快提升临港开发区的规模、形象、配套能力、产业结构和水平。以开发区建制级别升格为正区级为契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起开发区与所在镇有机融合的新机制,形成新的发展活力。

  引进建设一些银行保险、法律会计、商务中介、高档会所、生活居住等服务设施,为区内企业提供良好的商务环境。敢于和善于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战略布局和投资方向,认真开发一批大的项目,使临港开发区尽快成为全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区、航空物流园区、航空产业聚集区。三是突破三川。坚持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保生态的原则,围绕“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民更富”的目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生态经济,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对南部山区的扶持机制,继续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和项目安排的力度,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结合市里正在编制的南部山区规划,大力开发生态游、观光游、健身游、探险游、文化游、会务经济等旅游产品,开发葫芦峪自然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策划建设一处大型主题公园,带动南部山区旅游业整体提升。继续规范发展“农家乐”旅游,在“十村百户”农家乐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再发展5个农家乐专业村,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二)要努力实现“三个进展”。即: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进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有新进展、节能降耗要有新进展。这三个方面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必须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力求每年都有新进展。

  一是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进展。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围绕我区“六新”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这个首要任务。继续巩固提升蔬菜、林果、花木、奶牛四大产业,谋划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专业村、专业户和产业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户和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年内新增标准化基地6万亩,多搞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着力培育发展本土化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有竞争优势、能够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年新增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企业7家。加快构筑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做大做强七里堡、盖世农贸等综合批发市场,培育提升董家草莓、绣川水果等专业批发市场,快速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产品连锁超市264个,达到覆盖全区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和农民协会,争取镇村主导产业都有协会或合作社。二要突出抓好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目标。

  把培训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扩大异地输出,加快就地转移,促进更多的农民从田间走向市场、走进工厂,变富余农民为富裕农民,年内培训农民3.4万人,输出转移4万人。把推动百姓创业作为富民的根本之策,支持农民走打工—积累—创业之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养造就更多的农民企业家。三要突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这个关键环节。按照“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改善环境、形成特色”的要求,加快建设以仲宫、遥墙、柳埠三个中心镇为重点,其它镇为基础,中心村为补充的城镇体系。规范推进王舍人、郭店等镇37个村的整合改造,完成南部山区1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尽快启动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生态村落、田园农庄。继续深化“四通”工程,完成216个村的“硬化路户户通”,户户通率达到70%以上。实施“百村万户”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加快沼气、秸秆燃气、太阳能等农村新能源建设,使更多的农户用上清洁的能源。

  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有新进展。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要大力发展集群经济。进一步完善扶优扶强政策,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扩张发展,着力培育一批规模企业群体。年内新发展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以上,过10亿元企业2家以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以冶金钢铁、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新型建材等六大产业为依托,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壮大一批协作配套企业,努力使产品类型相近、前后配套延伸的企业在发展布局上相对集中,在生产技术上相互支持,在市场销售上相互联合,拉长产业链条,做大规模总量,培育产业集群。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驻区科研院所多、高等院校多、规模企业多的优势,充分利用济南高新区、临港开发区、济南东环科技城、区科技孵化器等科技载体、公共平台,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年内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家。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重点突破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领域,大力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大企业研发中心,年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50个,高新技术产值提高到14%。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突出抓好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确保今年技改投入超过55亿元。

[NextPage]  三是节能降耗要有新进展。节能降耗表面看是资源利用水平的问题,本质是先进产能与落后产能的标尺,不仅是政府的号召,更是企业和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企业的硬指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问责制度。依法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设备和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耗能大户应用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要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推进和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以此来稀释能耗水平、降低单位GDP能耗,从根本上扭转能耗高的局面。要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通过产业集聚、居住集中,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建设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开发集中度,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要不断培育和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节能的理念,体现节能的要求,积极应用节能的技术和方法。

  (三)要大力促进“三个提升”。即: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城乡管理服务水平。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这几项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与自身潜力相比,还有很大拓展空间,必须进一步挖掘潜力,不断提升层次和水平,形成新的优势。

  一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更加注重科技含量、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产出效益等指标,重点选择符合产业导向的“成长型”项目,单位投资强度大的“规模型”项目,现有企业增资扩股的“集约型”项目,对财政贡献大的“税源型”项目,以大项目扩大引资总量,以好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潜在项目抓策划、策划项目抓洽谈、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要求,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梳理、去落实。要继续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出口产品、出口市场、贸易方式多元化战略。优化发展环境是抓经济工作中永恒的主题。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政务中心运作,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培育“项目审批时一条龙服务、企业建设过程中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等“三大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支持就是工作,保护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对企业多服务、少限制,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使企业真切感受到“生产经营时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政府无处不在”。每一个村居都是一个投资小环境,村居两委要把服务发展作为重大责任,积极主动地为项目建设、企业经营、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工程施工搞好服务,协调各方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的外部环境。

  二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继续推进服务业布局优化,规划建设工北三产发展带等八个服务业聚集区,进一步强化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搞好盖家沟物流园区的提升改造,推进郭店、临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业,引进大型金融机构,争取全国性或区域性商业银行来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搭建完备的金融平台。鼓励发展社区服务业,深入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推进各社区搞好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繁荣发展餐饮、酒店和文体娱乐业,新建和完善一批高档商务餐饮酒店,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行业格局。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适度发展中高档住宅,建设一批高层商务楼宇。积极发展会展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三是提升城乡管理服务水平。围绕拓展城市容量、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生活质量,继续策划花园路商业街开发建设,优化科技城创业环境,加快洪南片区改造步伐,提升整治华龙路,拓宽改造七里河路,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水平和城市品位,增强城区现代时尚气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健全完善社区建设领导和工作运行机制,构筑城市基层管理、社区服务的工作平台。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形成部门、街办和社区职责明确、相互衔接、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新机制,使城市管理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推动公共管理服务资源向城市和农村社区覆盖延伸,继续抓好“城管执法进社区”、“环卫进社区”工作,同时探索市场化管理运作的路子,建立健全城市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治理城市干道、城乡干线、铁路沿线、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水库周边等重点区域;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重点治理乱扔乱倒、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逐步建立农村道路养护、垃圾运输、环境保洁的长效机制,促使全区面貌再有一个大的提升。

  (四)要积极推动“三个构建”。即:构建平安历城、构建文明历城、构建生态历城。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一是构建平安历城。只有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平安才有保障,和谐才有基础。要统筹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城镇人员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增长机制,将农村低保标准由1080元提高到1200元。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新建扩建6处敬老院,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将参合农民的政府补贴资金调整为40元,并对患大病的特困群众实行二次救助。统筹推进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8所乡镇卫生院改貌工程,按照国家甲级标准升级110所农村卫生室,规划建设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城乡医疗卫生“15分钟服务圈”。

  要把“四季如春、节日添暖”作为全面加强帮扶救助工作的总体要求。“四季如春”,就是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健全帮困工作长效机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节日添暖”,就是要在一年四季送温暖的基础上,根据困难家庭具体情况、不同需求,逢年过节再添一分关爱。要针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户等9类帮困对象,分类建档、动态管理、跟踪帮扶。要掌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善于通过组织活动的方法发动群众,善于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团结群众,善于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激励群众,善于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方法凝聚群众。进一步健全区级领导包镇联村、部门包村、党员联系贫困户等制度,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代理制度和网络,推动服务内容向生产、科技、流通等领域延伸,着力搭建方便快捷、廉洁高效的服务平台。要坚持全面、真实、及时、规范的原则,深入推进村务、政务、厂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要深入推进平安历城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牢牢把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
用心做好信访工作,强化“跟进四抓”措施,扎实开展“和谐信访年”活动;
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着力构建监管组织、监管监控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三大网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NextPage]  二是构建文明历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党员、教育广大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人们行为、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形成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做到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抓好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鼓励扶持农村庄户剧团等群众性文艺团体,依靠群众智慧不断创造紧贴时代的文艺新成果。组织开展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建区20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扩大“魅力历城”品牌影响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确保通过省级验收。继续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扎实开展“六进社区”活动,年内再使90个村步入文明生态村行列,更多的社区达到“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标准。深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升级改造任务,巩固发展高中优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争创“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和“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推进区体育中心和十一运会赛马场建设,为更多的村居安装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继续开展“新农村新家庭”创建活动,强化计生优质服务,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优惠政策,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是构建生态历城。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发展内容、重大目标任务和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要继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以荒山绿化为重点,高标准实施“三川增绿”工程,搞好国债造林、退耕还果等大规模工程造林,抓好济莱高速公路、港九路、彩西路沿线及仲宫天井峪等区域集中连片荒山治理,年内绿化荒山2.2万亩。综合推进平原农田林网建设、沟渠两旁绿化、村庄绿化,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5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42%。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水的蓄积量和利用率为目标,启动实施仲宫十八盘等5个小流域治理工程,对唐王、郭店、锦绣川水库三个井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对13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实施河道治理、人工湖、风力扬水等一批水利工程,保障生产生活用水,改善水文景观。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环保审批关,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严格控制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入南部山区。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绿色村居、绿色企业、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切实增强辖区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的生态家园。

  四、按照先进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推进历城科学发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我们今天在座的干部队伍。要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全区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着力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继续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广泛组织开展好学习贯彻党章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等教育阵地作用,切实抓好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推进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加强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使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和领导方法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学习的实效性,真正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思路和决策,增强我们的党性修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理论素养,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入一些,做得更实在一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发展能力和执政本领。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进团结为重点,选好配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抓好“一把手”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创业型、为民型”班子活动,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机制和导向,激励干部甘于奉献、埋头实干、造福百姓。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注重到基层、到发展的第一线、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干部,在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一如既往做好老干部工作,政治上给予更多关心,生活上给予更多照顾,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党管人才,抓好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历城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形成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今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双强双带”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以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为主题,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相融合的运行机制。

  着力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村居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致富技能和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使村居干部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引路人,成为领导群众发展经济、奔康致富的带头人,成为识大体、顾大局、依法办事的明白人,成为关心群众冷暖疾苦、为群众办实事的热心人,成为实事求是、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老实人。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多、联系最广,一定要和群众心贴心,及时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尽管村居一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有限,但只要我们真正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不回避、不推诿、不敷衍,尽到最大努力,就能凝聚人心、增强合力。基层的同志工作辛苦、条件艰苦,各级各部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待遇,满腔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实实在在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积极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一要大兴勤政为民之风。始终带着感情、责任、追求干工作,真正把干事、创业、为民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毕生的职责和追求,努力创造出一番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时时想着群众、事事依靠群众、处处服务群众,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认真负责去对待;
凡是群众所提的意见,都要真心诚意去听取;
凡是群众遇到的困难,都要千方百计去解决。二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实干为荣、以创业为乐,用更多的时间深入一线抓工作落实,用更多的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目标任务量化到具体项目,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排出时间进度,明确完成时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体系。按照贯彻上级精神、体现历城特色、强化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全面考核各级各部门在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事业发展进步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切实有效的考核措施促进科学发展。三要大兴清正廉洁之风。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最能凝聚党心民心。

   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要认真执行“两个条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落实领导干部交流和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廉政专项审计等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做到“六要六不要”,即: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要求真务实、量力而行,不要虚假浮夸、盲目攀比;
要尊重民意、依法办事,不要强迫命令、独断专行;
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要贪图享乐、铺张浪费;
要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不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
要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不要搞封建迷信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们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新的一年期待我们再创佳绩。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更是全区人民的热切期盼。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历城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推荐访问:会上 全区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