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XX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6年XX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12月30日)?

  2006年,我县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坚持把示范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示范村建设的重点、把“三清六改一化”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切入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显著。据初步统计,1-12月,全县实现GDP61.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8元,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930万元,实施改路103公里、改水6623户、改厕3213个、改房13463间、改栏2247个;
创建县级以上新农村示范村10个,新建小康住宅 100余幢,硬化村内道路15公里,实施改水2900户、改房720间、改厕(栏)1060个,新建沼气池290多个,清理垃圾1500余吨、污泥2100余吨,新增绿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示范作用日益凸现。?
  一、立足群众主体,坚持政府引导?
  一是注重组织领导,强力推动。2006年3月1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全县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明确了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四家分管联系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从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对10个创建省级示范村和50个创建市级示范村派驻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实行了县级领导、乡镇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和县直机关单位包村帮扶制度,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注重宣传动员,深入发动。2006年3月20日,县里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
会后,县农办翻印中央1号文件1万余册,分发到全县25个乡镇343个村、5000个村民小组,同时由县新村办创办《XX新农村》专刊,在县电视台开辟《新XX·新农村》专栏,营造了浓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氛围;
4-6月份,县新村办先后3次组织工作队员、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到江西赣州和本市苏仙区参观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注重多方协调,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政府投一点、单位助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7930万元,其中县财政资金3640万元,乡镇财政975万元,拥绑农村公路、沼气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1245万元,县直单位帮扶资金145余万元,通过“一事一议”、自愿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1920万元。认真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进村入户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指导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县、乡两级共有1050人下基层,帮助立项30个,项目投资500多万元,培训人员15万人次,印发宣传资料5万份,慰问困难户1410户,捐助资金112万元。?
  四是注重素质培训,增强能力。切实制定新农村建设工作培训方案,采取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方式,对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全体干部职工、示范村所有村民开展中央1号文件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干部群众1.5万人次,使党的农村政策深入人心,干部作风素质得到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得以增强。
  二、立足因地制宜,坚持分类指导?
  一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对村镇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推进特色新农村建设。在做好县域村庄整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认真抓好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主导产业布局规划、公益事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10个创建省级示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并结合农民经济状况、体现湘南特色,拟定了新村建设村民住宅的多种户型。?
  二是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三清六改一化”为切入点,坚持从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着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注重保护古建筑、古树木,保持原有田园风光,达到“既有新房又有新村、既有新村又有新貌”的效果。高亭乡板梁村是我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功能最全、风水最旺、文化底蕴最厚重”的原生态古民居村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其定位于生态旅游型,特别注重古民居原貌的保护和村内环境卫生的整治,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修缮古民居36间,清理村内池塘3口、下水沟3000余米,拆除老式厕所186个,新建水冲式公厕4个、垃圾收集房6处,同时架通了自来水,修好了通村公路,完成了电网改造,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并定为2006年郴州生态旅游节闭幕式的主会场。碧塘乡碧塘村定位于新村建设型。该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近年来先后新建了村办公楼、休闲广场、垂钓池塘、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及水电路配套设施,新村建设渐成规模,目前已吸纳入村建房户81户,基本实现了“引得来、建得好、住得舒服”的预定目标。塘门口镇马仰村定位于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结合型。按照“建新区、改老区、改观念、富百姓”的工作思路,2006年该村先后投资6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环村公路800余米、垃圾池7个,改造地下管网600余米,同时对老村的住房外墙进行了粉刷,对下水檐沟进行了浆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三是以工哺农,促进发展。我县的煤炭业、冶炼业十分发达,工业经济遥遥领先于农业经济,已具备以工哺农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广大企业和私营业主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初步探索了一条以工哺农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樟树乡天堂村的煤矿老板致富不忘乡亲,2006年投资18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6公里多长的环村通组水泥公路,彻底改变了本村27个村民小组的交通面貌。XX兴光冶炼公司投资100余万元,支持太和乡乌萝村创办优质烤烟示范基地3000亩,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金光大道。?
  四是灾后重建,渐具雏形。2006年,我县遭受了五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造成全县全倒户3682户。根据这一情况,县委、县政府决定,把灾后住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灾民集中安置点实行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县共投入灾后重建资金1亿多元,新建30户以上的灾民集中安置点36个,其中“金鹰家园─彦林新村”、“太和乡仁忠新村”、“金龟镇牛头新村”已初具新农村建设规模。特别是“金鹰家园─彦林新村”建设标准高,工程进展快,突出了“弘扬抗洪精神、缅怀英雄业绩、体现湘南民俗、展示新村风貌”的鲜明主题,目前已被确定为省广播影视集团青年记者教育基地。?
  三、立足农民增收,坚持发展为先?
  一是巩固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实施优质稻产业工程,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75万亩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新建XX冰糖橙基地1万亩、XX四黄鸡重点养殖小区6个、优质烤烟基地2.4万亩、杂交制种基地1万亩、放心蔬菜基地1000亩,促进全县农民增收700多万元。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引导支持XX冰糖橙公司、玄田食品公司、绿洲木业公司、兴东米业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联农户、办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碧塘村在碧丰养殖场、县冰糖橙公司的带动下,已形成生猪养殖、冰糖橙开发两大主导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依托煤炭资源优势,规范煤炭生产秩序,实施“中国银都”战略,壮大冶炼产业规模,以煤炭、冶炼为主的第二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县级以上示范村之中,以樟树村、天堂村的煤炭业,柏林村、马仰村的冶炼业和高堂村的烟花爆竹业最为有名。同时,全县煤炭、冶炼等第二产业可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成为全县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三是培植发展第三产业。扶持发展农村运销、中介服务、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培育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搞活农产品流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碧塘乡周家村龙山组,借助龙山洞地域优势,发展“农家乐”休闲餐饮业,年人平纯收入增加500元以上。高亭乡板梁村自2006年9月16日开游以来,共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0万多元,并带动100余户参与旅游经营,占全村住户的四分之一,促进本村农民人平增收400多元。?
  四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动力,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2006年,全县实施“阳光工程”培训7000多人,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6500多人,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5.6万人,年劳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400元左右。?
  四、立足组织建设,坚持民主管理?
  一是配强村级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三强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不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积极创新村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全县全面推动“两推一选”(即党员推荐、群众推荐、民主选举)方式,发现和储备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优秀人才和经济能人,使一大批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员选入了村级班子,如碧塘村支部书记曹小军、马仰村村委主任许清江等。?
  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把新农村建设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开展“党员义务劳动日、党员示范岗位或责任区”活动,为积极党员设岗定职,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的作用,着力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参与民主管理,组织协调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碧塘乡塘下村、高亭乡板梁村成立了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保证了农民的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经费知情权、自我管理权,探索建立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总之,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村组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主导产业链条尚未形成、配套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村民素质相对落后、旧村改造难以推进等等。下一阶段,我们将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特色民居、完善公共服务、培育新型农民、强化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办点示范、典型引路力度,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推荐访问:新农村 工作总结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