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
□ 吴建中
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
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
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
“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博览会起源于欧洲早期的集市。从15世纪起,欧洲诸国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大型
博览会。18世纪中后期,伴随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
似但只展不卖的博览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法国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
博览会,以此推动本国工业生产技术,宣传新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博览会的规模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
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是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
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
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
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世博会的组织机构是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简称BIE,总
部设在巴黎。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
协调博览会的日期,保证博览会的质量,规范博览会的活动等。国际展览局目前有154
个成员国(统计截至2008年7月1日)。
一、人类文明的盛会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1851年创立的世博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
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
-28-
识。
1.进步——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
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随着人类理性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
后来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进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观念。“进步”意味着
人类社会和生活与时俱进。早在1851年,水晶宫的创始人就高高地举起“进步”这面旗
帜,为世博会以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150多年来,世博会始终如一地保持了自己独特
的性格。从首届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可以看出“进步”这一核心
价值理念贯穿于世博会的全部历史之中。正如美国前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
所说,“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进步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
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发展。”(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世
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进步”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在当时欧洲,世博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方式。看一个
国家发达与否,主要看制造业和艺术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会影响
另一方。因此,世博会在创立之初,特别强调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如1851年世博会的分
类法中,艺术就已经成为展示体系的四大部分之一。1862年,伦敦世博会官方标题就是
“伦敦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1867年巴黎世博会也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1800年的人
类进化史,并把艺术放在分类体系中的第一大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艺术馆一直
是世博会园区中比较醒目的展馆。
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博会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1904年圣路
易斯世博会以人为中心,分别按“地球的人”、“生产的人”、“经济的人”进行分
类。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与世界”,把主题进而划分成若干副主题,
即“人类——探索者”、“人类——生产者”、“人类——创造者”、“人类——社
区”、“人类——自身健康”、“人类——供给者”等。在世博会发展的进程中,“以
人为本”始终处于突出的位置。
世界和平。经历了战争以后,人类更加珍视和平。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首次举办的博览会,该博览会以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主题。对过去互为敌
对的国家而言,这是一次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极好机会。各参展国家展示了各自对世界科
学、技术、政治和文化的贡献。实践证明,世博会是推动世界和平、促进文化融和的盛
会。
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举办的几届世博会形成了对“进步”再思考的一
条主线。人们针对工业化、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滥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进行反
思,因此期望现代发展不再服务于经济和政治竞争,而应该提供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可
能性,并夯实世界和平的基石。这些世博会更加突出对进步的反思和“以人为本”的理
念,如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科学、文明和人性”、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人
-29-
类与世界”与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等。同时,这一时期人们开始
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1974年在斯波坎举办名为“国际环境博览会”的世博会,第
一次明确以环境为主题。从1992年联合国颁布《21世纪议程》以来,1998年里斯本世博
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以及2010年上海
世博会都延续了“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
综上所述,“进步”在每一个时期或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进步”
作为世博会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世博会的历史之中并始终与时俱进。可以肯定,
“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仍将主导并影响未来的世博会。
2.创新——反映世博会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世博会是展示发现和创新的舞台,并以诸多“世界第一”而闻名。“创新”这一追
求卓越的价值观是体现“进步”这一主线的理想方式。“创新”是一种姿态,它激励人
们去探索历史、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未解之谜;
“创新”是一种方法,它强调用科学的
方法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在世博会早期主要体现在竞争上,后来重心逐渐地
转移到对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上。
世博会一开始激励竞争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评奖。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世
纪中期,每届世博会都有奖项,一般都有几千个,1900年巴黎世博会获奖数达到45905
个。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后一个多世纪里,评奖成为体现成就的最重要的标志。后来人
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加剧国与国之间产品竞争的方式逐渐背离了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
并与世博会重心由展示产品和技术向展示理念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因此,1966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展区总代表团决定放弃评奖比赛。以后直到2005年爱知世博会为
止,世博会对展品的评奖中止了近半个世纪。
1851年伦敦世博会第一座由金属与玻璃预制板建成的大型建筑,1876年费城世博
会的贝尔电话、留声机和爱迪生电报以及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柯达彩色胶卷等成就,
在当时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世博会是展示发现、激励创新的舞台,人们都希望利用世博
会这一平台来发布最新的技术产品或研究成果。很多创意都在世博会后广泛地应用于社
会,造福于人类。从今天常见于图书馆的等级体系分类表,到国际化大都市不可缺少的
主题公园以及国际会议中心等,都曾首创于世博会。“创新”反映了世博会的追求,也
是推动世博会向前发展的不竭源泉。威廉·麦金莱说得好:“每一届世博会无论规模大
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总是能给人以启迪,使人类
的大脑更充实、双手更灵活。接踵而来的是友好的竞争,它是产业进步的动力,是发明
创造及人类活动各领域所作努力的灵感源泉。”(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
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3.交流——体现世博会作为场所存在的价值
世博会是世界的缩影,人们通过世博会认识和了解世界。150多年前,世博会的主
办者希望将整个世界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采用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体系,让参
-30-
观者可以在园区内体验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后来,随着世博展示的重心向理念和
文化转移,传统的展示方式让位于能深刻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的主题展示体系。进
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发达的大众传媒技术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于是,有
人开始怀疑世博会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和挖
掘世博会作为场所的价值。
世博会走过了150多个春秋,它之所以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就是因为人们在
发掘世博会生存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世博会提供了文化交流的舞台。文化没有强弱之分、贫富之分、新旧之分,大小之
分,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博会提供了一种平台,以展示各个民族、
各种文化特有的文化传统、科学发现和创新精神。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
要性。正如1970年大阪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者阿瑟·埃里克松(Arthur Erickson)所说
的,世博会满足了人类本性深处隐藏着的一种“欢庆节日”的愿望。在当今这个机械的
世界,社会的内在冲动已经丧失了价值,不为人所看重;
但仍有那么一些事情,特别是
这样一种颂扬人类成就与愿望的庆典,仍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阿尔弗雷德·海勒著
《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世博会正是
满足人们这种节庆愿望的最佳场所。为了丰富世博会的活动,世博会将娱乐活动纳入了
自己的活动范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娱乐活动将有2万场之多。
世博会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论坛。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在努力促使博览会从技术
竞争的平台转向思想交流的平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全球未来的共同探讨上。世博会本
身就是一个论坛,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独
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从1873年世博会开始,论坛逐渐成为
世博会不可缺少的主体活动之一。上海世博会的论坛活动将分为三个层次:公众论坛、
主题论坛和高峰论坛。
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世博会之所以保持了始终如一的办会理念,就是因为世
博会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文化的而不是商业的博览会,从一开始就确立起有别于其
他任何博览会的文化性格。更为重要的是,世博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
心价值体系。正是这种崇尚进步、激励创新、促进交流的价值观,推动着世博会不断地
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二、中国与世博
1.结缘——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当早期世博会在欧美举办时,当时的中国人把世博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是大
清帝国对世博会的一种理解,这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未能从把技术看做是“奇技淫巧”
的认识中摆脱出来,更不用说深入思索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人的价值观
-31-
的冲击等问题,以至于最终忽略了能密切接触首届世博会的机会。1866年,清政府总理
衙门首度应邀参加法国巴黎博览会,但对于博览会免除参展出口税的惯例产生疑虑,
担心免税将发生走私偷漏,因而仍然未能以官方名义答应参加1867年巴黎世博会。直到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才有了以官方名义正式参与世博会的记录,但那一时期世博
会的具体组织基本上是由外国人代办的。
(1)世博中国第一人
1850年,英国向全世界宣布,将于次年举办首届伦敦世博会,维多利亚女王盛情
邀请各国政府届时参加。当时在华的英国官方机构和洋行竭力向中国官员和商人们游
说,希望他们参加在伦敦举办的世博会,但由于当时的中国人并无此意识,因此首届世
博会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然而极具商业机敏和智慧的商人徐荣村获悉后深知这是
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很快命人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船运到伦敦。
最初,由于包装上的粗糙,“荣记湖丝”遭到了冷遇。但好在世博会长达数月,经过反
复比较,“荣记湖丝”的各种优点逐渐显现出来,受到了众人的青睐。最终,“荣记
湖丝”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获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和奖状。这一珍贵的
历史记载使徐荣村成为“世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名瑞珩,字德琼,广东香山人,
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在英商“宝顺洋行”(Dent & Co.)担任买办。
当时的上海,群商云集,良莠杂糅,而徐荣村则以“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为经商之
道,在沪经营丝绸、茶叶、蜚声商界。
另据一幅由英国画家塞鲁斯画的油画显示,当时中国船“耆英”号上的一位广东人
(人称“希生广东老爷”)也参加了首届伦敦世博会。“耆英”号上有不少中国的工艺
品,因此在纽约和伦敦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士上船参观。英国女王以及狄更斯等名人都曾
参观过“耆英”号。由于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有中国展品参展,所以希生作为嘉宾被邀
请出席了伦敦世博会的开幕式。1851年5月22日《匹茨菲尔德太阳报》对油画上的这一
情节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希生与其他外国使节站在一起。当唱诗班唱起亨德尔的《弥赛
亚》哈利路亚合唱曲时,希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突然从外国使节、达官贵人中走到
女王前,优雅地向女王行了礼。

当时一些英国媒体报道说伦敦世博会吸引了中国等25
个国家的参与。油画之所以把中国人排列在突出的位置,完全是为了突出中国的参与。
(2)官方首次受邀,民间代表参博
1866年,清政府首次被邀请参加法国巴黎世博会,由于“轻商”观念严重,当时的
清政府并无意参加世博会,因此也没有派出官方人员参加,而是一些民间商人以私人身
份参加了此届世博会并获得了一些奖项。当时身在海外的中国文人王韬,以游客身份参
观了1867年巴黎世博会并以文字形式记述了这次盛会。
王韬是晚清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1849年进入英国人在上海办的墨海书馆翻译中国
典籍,深得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赏识。1867年,理雅各返国,邀王韬同行,由
此开始他在欧洲两年多的生活。王韬在自己的著作《漫游随录》中记述了1867年他在法
-32-
国参观巴黎世博会的见闻,其中除了介绍世博会的情况之外,还专门记载了一个广东戏
班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情景,这是首次见诸中国人笔墨的世博会印象。
寄旅伦敦的王韬还有幸见识了已搬至伦敦郊区的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王韬笔
下的“水晶宫”是这样的:“……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
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
丈。砖瓦榱桷,窗牖栏槛,悉玻璃也;
目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
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毕备。”
1869—1872年,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通航,缩短了欧洲和中国之间的
航程;
1871年上海与伦敦之间又接通了海底电缆,沟通的便利为中国参与世博会打开了
方便之门。
从19世纪60年代,中国就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866年总理衙门首度受邀参
加法国巴黎博览会起,至1911年清朝覆亡为止,在短短的46年期间,中国共计收到超过
80次以上的邀请。但是,清朝总理衙门均因对世博会不甚了解,而以拖延敷衍推辞。
(3)洋人代办中国参展活动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政府第一次由官方派代表出席。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
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人们安于现状,甚少与外界交流,有
能力办理外交,参与国际性活动的人才寥寥无几。同时财政短缺,缺乏参展所需的大笔
经费。由于海关主要是负责进出口贸易和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等事务,所以总理衙门便
授权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被称为“中国通”的赫德负责选送展品和参展等事项。以赫
德为代表的海关人员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首先是展品方面,包括筹备海关展览品以及在
各口岸向民间征集展品,并对展品的收集、编排和运送等环节作了详尽的指示。其次,
为了展示中国的港口和国际贸易状况,赫德决定将中国部分口岸的对外贸易情况展示于
世界各国面前,包括中国各个口岸进出口商业贸易的样品、航运情况图表和货物的进出
口数据等。此外,上海税务司还根据各司的材料编写了海关第一本十年贸易统计报告。
海关总署对各海关税务司采取了激励机制以鼓励他们更好地完成收集展品、统计数据等
工作,这也最终保证了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顺利完成,显示了当时海关的实力。由于维也
纳世博会展览的成功,中国政府陆续参加了之后的世博会,但是,也由此形成了清王朝
委托懂得外交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承办世博会这项国际性事务的惯例。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名为“美国独立百年展览”的世
博会。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均是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操办的,代表中国参加的也
多是在海关任职的外国人。但这一次在海关随员中有一位是当时的浙江文书李圭,因此
1876年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人代表中国参加的世博会。李圭是由中国东海关
税务司德璀琳推荐给赫德被派去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的,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将会内
情形并举行所闻所见者详细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在世博会上,李圭亲眼目睹
了外国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并由此产生了诸多感触,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
-33-
一书,记录了这次世博会。李圭详细记述了在世博会上所见的各国展品情况。他意识到
参与世博会展览比赛的“皆为有用之品,可以增识见,得实益,非若玩好仅图悦目者
也”。对于像费城那样大型的展览会,不少人认为那只是在白白浪费钱财,而李圭却明
确指出:“其志在联交谊,奖人才,广物产,并借以通有无,是有益于国而不徒费。”
这样的闻识在当时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胸怀。
(4)清政府正式组团参展
由洋人操办中国参展世博会的现象,直到20世纪初始有所改变。1904年,清政府
派出由溥伦贝子和黄开甲分任正副团长的正式代表团,中国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作为代表
参与世博会。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的主席虽然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担
任,但实际负责在列日参展事务的是中国驻比利时大臣杨兆,他被清政府任命为“黎
业斯赛会大臣”(列日世博会大臣)。1906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负责中国参展事务的
是商务部头等顾问官张謇,由他提出建议,首次依照清政府刚刚颁行的《出洋赛会通行
简章》20条,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行参加国际赛会。自此,中国终于初步摆脱了由海关
洋员把持世博会事务的旧格局。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清政府派出了由溥伦贝子领衔的中国代表团参会,
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的世博会。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传达邀
请的世博会委员,并向他询问了有关世博会事宜。在由溥伦贝子领衔的委员会宣告成
立后,副监督黄开甲及其随从随即被派往美国,他也成为到达圣路易斯的第一位外国
专员。黄开甲,广东镇平人,晚清中国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曾在耶鲁大学留学。他精通
英语,熟悉美国办事方式。一到美国,他就开始行使他的职责。立即着手建造展馆,用
6000多块精美手工木雕镶拼成了京城王府模样的中国馆。中国由此成为继英国之后在这
届世博会上第二个举行展馆奠基仪式的国家。
(5)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参展
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的主席虽然是英国人赫德,但实际负责参展
事务的是中国驻比利时大臣杨兆。
1906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负责中国参展事务的是商务部头等顾问官张謇,由他
提议,首次依照清政府刚刚颁布的《出洋赛会通行简章》二十条,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
行参加世博会。中国终于初步摆脱了由海关洋员把持世博会的旧格局,使筹办世博会朝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在1911年意大利都灵世博会上,清政府决意由外务部、农工商部等联合负责,下令
各省会具体筹备参展,以上海为世博会品物总理处,订出“参赛办法”,出版“赛会须
知”,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并严令“神主魂幡”、“小脚绣鞋”之类反映“近世颓
俗”的物品一律禁赛,使筹办世博会朝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了一大步,在行政管理方面,
为以后中国参加世博会奠定了基础。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此届世博会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正式
-34-
通航。1914年美国正式向中国政府发出邀请,希望中国组团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
此时的中国刚经历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国内振兴中国实业的呼声很高,参与世
博会这样的活动则格外引起人们的重视。刚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也希望通过参加此次世
博会重塑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形象,故格外重视,做好了充分准备前往美国参展。
为纪念美利坚合众国对英宣布独立150周年,192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博会。此
届世博会上,除了东道主美国外,中国和日本是当时的参展大家。恽震作为政府官员,
参加了此次世博会并写了一本《费城赛会观感录》。书中除了详细记载了此届盛会的特
色、不足和中国参展的情形外,由于他还是此届世博会五人高级评审团的成员之一,故
恽震对此特别留意,还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评奖规则,特地附录了中国在此届世博会上的
全部获奖名单。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的世博会,并向各国广发邀
请。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接受美国政府的邀请,决定参加这次博览会。“行政院”通过
预算,成立了一个“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全面负责参展事务。参
展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并将征集的展品都运往上海。当时上海市
政府为此召开了数次会议,要求各机构拿出最好的展品参加世博会。就在筹办活动进行
得如火如荼之时,“行政院”以国难日深、经费困难为由突然下令停止参加芝加哥世博
会,但实际原因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分明,矛盾重重。此时离世博会开幕仅两个多月的时
间了,各省运来的展品也已集中在上海装箱待运。就在这紧急关头,有关人士召开紧急
会议,决定由出品人自行组织协会参加世博会,不以国家名义参展,由此组成了一个中
国参展代表团赴美。因此,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一次没有政府官员参与,完全由民间
自己组织力量参与的一届世博会,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中国馆也如期在芝加哥世博会开
馆。
(6)新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逐渐融入世界。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到2008年西班牙萨拉
戈萨世博会,中国共参加了12届世博会,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对于世博会是相当重视的。
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新中国建国后首次参加的世博会,当时的美国人很少了
解中国,因此他们对神秘的中国充满了好奇,中国馆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等待参观的队
伍。来自中国长城的古老砖石、西安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战车等展品每天都吸引无
数的参观者。
自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成功亮相后,中国在以后数届世博会
上的表现和参展模式都以此届世博会为基础。中国馆都是独立建造,并都倾力展示中国
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亮点,不仅让众多参观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
多次受到好评。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上,中国馆内首次搭建了360度环幕电影馆,放映
-35-
《华夏掠影》。这部完全自主独立摄制的长达20分钟的《华夏掠影》,内容涵盖了中国
大地东南西北的风情地貌,采用了包括航拍在内的各种手法和360°的镜头画面,使观
众有如临其境的感受。在这届世博会上,中国馆先后被评为五星级展馆及最佳展馆,这
是中国参加世博会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1992年以“发现的时代”为主题的世博会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中国馆展出中国
古代四大发明、现代高科技成就、园林建筑艺术和手工艺品等,并以其新颖、丰富的内
容和独特的设计被评为“五星级展馆”。
1993年的韩国大田世博会是中韩建交后双方的一次大型交流活动。围绕“蓬勃发展
的中华科技”的主题,中国馆展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航天科技、水利资源开发和利用、
传统文化及民族工艺等。中国馆还被评为五大最佳展馆之一。
在198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上,占地1620平方米的中国馆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他
们对中国馆的总体评价是:构思精巧、设计朴实、内涵丰富。中国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
主线,介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7次远涉重洋的历史。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中国馆的主题区域由信息高速公路展区、未来航天
展区、现代展区、古代展区和环幕电影五部分组成。此次中国是使用永久性展馆进行展
出,也是本届世博会上唯一使用永久性展馆展出的亚洲国家。展出结束后,该展馆已被
改造为亚洲中心。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2005年的5月19日,爱知世博园
凸显“中国概念”,园内盛行“中国风”。中国馆标志为《牡丹花•中国情》,是把红
牡丹作为主体形态,彰显“唯有牡丹真国色”的创作理念。此次中国馆的展示策划和设
计首次通过全国招标征集确定。中国馆作为本届世博会规模最大的外国馆,每天都吸引
大量日本和各国游客前来参观。中国馆已创造了几个爱知世博会纪录,最突出的是世博
会开幕以来,中国馆一直是观众人数最多的外国馆,馆日这天到场观众突破了150万。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的主题是“水和可持续发展”。中国馆以“人与水,
归复和谐”为主题,面积1200平方米,分五个展出部分,意在通过展示水在中国的历史
与现状、水与中国人的生活,进而展示中国的文明。中国馆的标志是中国传统的水纹图
案与吉祥图案的组合,表达中国人对水的美好感情。金鱼是中国馆的吉祥物。金鱼最早
是由中国人从鲫鱼培育而成的,在中国,它是平安、幸福的象征。
2.预演——从南洋劝业会到昆明园博会
20世纪初,我国先后举办了2次全国性近代博览会,分别是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和
1929年西湖博览会。1999年,在中国昆明举办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这是中国政
府第一次主办高等级的世界性博览会,也是20世纪末在中国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盛会。
(1)1910年南洋劝业会
1910年6月至11月期间举行的南洋劝业会是晚清中国的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举办
地为江宁(今南京)。这次博览会可以说是国际博览会在中国的一次成功预演。全国各
-36-
地除蒙古、西藏、新疆外,22个行省全都提供了展品。此外,东南亚、英国、日本、美
国、德国也都有展品参展。整个博览会历时近半年,参观人次超过30万。
在清王朝行将结束的时候为什么会举行这么盛大的博览会呢?随着参与世博会次数
的增加,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举办博览会对于经济、贸易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内提倡举
办博览会的呼声也很高。光绪三十年(1904),一个叫张振勋的南洋华侨来北京,捐献
了20万两银子,慈禧太后召见他,垂询南洋情况和富国强民之道。张发表了一通见解,
提到要召开大规模博览会,以唤醒人们发展工商业、开阔国人的视野,慈禧颇然其说,
隧谕有关官员筹议办理,并派员出国考察。后来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端方、
南洋新兵督练陈琪,先后参加了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比利时列日世博会、意大利米兰
世博会等,大受启发,于是就筹办这个“南洋劝业会”。
1910年6月5日,南洋劝业会正式开幕。会场位于江宁城北江宁公园内,占地1000
亩。场馆分布如下:自建工程15所,分别为教育馆、工艺馆、农业馆、美术馆、卫生
馆、武备馆、机械馆、通运馆、京畿馆、劝工场、会议厅、纪念塔、事务所、审查室
和堆栈。另设暨南馆,专门陈列南洋华侨出品物。第一、第二、第三参考馆,陈列外国
出品物,供人观摩。为切实倡导实业,特设江宁缎业馆、湖南瓷业馆、博山玻璃馆等3
个专门实业馆,江南制造局之兰绮馆、广东教育协会之教育出品馆、江浙渔业公司之水
产馆等3个特色馆。另各省自建馆共14座。全场展馆总数达33个,各省送展的展品达100
多万件。会场内外还附设了马戏场、动物园、植物园、剧场等游艺场所30多座,每天人
山人海,热闹非凡。此外又新建有旅馆和店铺200余家,接待来此观光的中外游人。会
场外围还铺设了轻便的铁路,每小时一趟,花10个铜圆即可坐上火车环游会场一周。会
场内还设有马车、人推车,可随时雇用漫游。会展还在百万件展品中选出5269件获奖展
品,其中一等奖66件、二等奖214件、三等奖428件,并分别颁发了奖牌。
历时半年的南洋劝业会,吸引了数十万中外人士前来参观,日本、美国、德国实业
界组团前来专程参观和贸易。当年(清宣统二年)9月,周树人(鲁迅)任绍兴府中学
堂(现绍兴市第一中学)任监学(教务主任)兼博物教员一年。周氏提倡“读活书”,
主张接触社会实际,注重实验实习,组织师生赴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带领学生去野外
采集博物标本。
南洋劝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它的成功有利于振兴实业,开通民
智,大大加强了海外华侨与祖国的联系,促进了南京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
1929年,中国政府在浙江杭州举办了西湖博览会,其盛况毫不逊色于1926年的美国
费城世博会。从1929年6月6日开幕,到同年10月10日闭幕,西湖博览会历时四个月。博
览会的展览场馆分为8馆2所,分别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农业馆、教育馆、
卫生馆、丝绸馆、工业馆以及特种陈列所和参考陈列所。这8馆2所从不同的角度,以不
同的主题,向参观者展示了当时中国所具有的经济文化水平。
-37-
西湖博览会的举办同费城世博会一样,都是为了纪念某个特殊的历史事件,不同的
是前者为纪念美国独立150周年,而后者则是为了纪念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由于当
时经济的发展为战乱所阻碍,各行业一片萧条,百废待兴,举办一次大型的博览盛会可
以有效地刺激经济的发展,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西湖博览会的发起人张人杰先生曾
说过:“神州同胞苦苛法久矣!蜷伏伪共和强暴武人铁蹄之下,束缚之,驰聚之,诛求
无艺,文明之迹几熄,生人之趣垂绝。黔首不知身丁何世,更奚复有昭苏之望……众志
大成,建设当前,亟乘此际,创行赛会,以鼓励群情,洵开国之要图也。”(引自赵福
莲《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2000年版)一番慷慨陈词,道出了举办西湖博览会的迫切
之情,也表明了此次博览会的宗旨:提倡国货,奖励实业,振兴文化。
西湖博览会是一次成功的博览会,从筹备到结束,前后两年,以一省一市的力量,
经营成这样的一个博览会实为不易,并且留下许多有意义的纪念物,还趁机将湖滨孤山
一带作了很大的整治与经营,而所费仅百余万元,与南洋劝业会相比,花费少而得益
多,影响大,规模也要比劝业会大得多,这是此会最大成功之处。博览会评出各等奖项
3000余个,提高了中国商品、尤其是浙、杭产商品以及杭州西湖的知名度。当然,西湖
博览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一个严密的整体计划;
专职工作人员太少;
经费紧
张等。此外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所限,展览线路拉得太长,给布置、管理带来了困难,观
众奔走吃力,效果也受到影响。
(3)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在世博会历史发展了近一个半世纪之际,中国终于迎来了举办世博会的时机。中
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办高等级的世界性博览会,也是20世纪
末在中国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盛会。
自1993年加入国际展览局后,中国具备了申办世博会的首要条件。经国务院批准,
1993年以中国贸易促进会农业行会分会和中国花卉协会的名义向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提
出了加入该组织的申请,并同时提出了举办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申请。1994年10
月,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第46届会员大会在以色列举行。大会通过决议并同意接纳中国
为该协会成员,大会报请国际展览局予以批准“1999年在北京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4年11月3日,国际展览局召开执行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中国于1999年在北京举行
世界园艺博览会(专业类)。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由云南省承办1999年昆
明世界园艺博览会。1995年12月初,国际展览局第117届会员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同意
1999年世博会移址昆明举办的决议。1996年6月5日,国际展览局在巴黎召开第119届会
员代表大会,会上审定了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程序及注册。1996年3月24
日至26日,同年7月23日至27日,国际展览局、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分别对昆明进行了
访问、考察,听取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备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博览会会址。
1996年9月16日,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第48届年会上一致通过
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办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至此,中国政府申办99昆明世界园
-38-
艺博览会的工作全部完成。
1999年在昆明召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会址选在昆明市北郊金殿风景区,占地面
积218公顷,会期184天。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从1996年开始筹办,先后花了大约3年时间;
1999年5月1
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10月31日,博览会圆满结束。本届博览会参展
国家和国际组织多达95个(其中国家69个,国际组织26个);
半年内,海内外943万游客
参观了世博园。
世博园占地218公顷,植被覆盖率90%,集全国和众多国家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
建筑。世博园有五大室内场馆:中国馆、国际馆、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大温室;
七个
专题展园:树木园、药草园、竹园、蔬菜瓜果园、盆景园、茶园、名花异石园;
园内共
种植各类植物2500多种、200万株,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12种,在竹园内有各类竹子319
种。园内各种花卉经常更换,常年鲜花盛开。
昆明宜人的气候、丰富的植物资源以及众多的自然风景为其举办博览会创造了良好
的自然地理条件,同时,博览会在昆明顺利举办也促进了云南的发展。这届博览会的成
功举办,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园林园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相
当积极的作用。此外,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还为我们留下了物化的永久纪念——昆
明世博园。
3.圆梦——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社会看好中国,中国也对世博会极感兴趣,从1982年重返世博
会起就积极与国际展览局建立联系。1993年5月3日,国际展览局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
其第46个成员国。同年12月5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展览局第114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
国被增选为国际展览局信息委员会的成员。1999年12月8日,在法国召开的国际展览局
第126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为执行委员会成员。2001年11月30日,国际展
览局举行第130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成功以最高票连任国际展览局执行委员会成员(每
届任期两年,可连任一次)。
1999年在昆明举办园艺博览会期间,上海市人民政府就决定申请承办2010年世博
会。2000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2001年5月,中国
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2002年1月,中国政府向国际
展览局递交了举办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中
国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员代表大会,李岚清副总理与时任国务委员吴仪等
分别作申办陈述。12月3日,国际展览局各成员国代表投票表决2010年世博会举办国。
在4轮投票中,中国一路领先,击败韩国丽水、俄罗斯莫斯科、墨西哥克雷塔罗、波兰
弗洛兹瓦夫四个强劲对手,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2005年4月27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
-39-
和注册申请函。2005年12月1日,国际展览局第138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标志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完成法定的全部申办程
序,由此上海世博会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06年3月,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的官方邀请函通过外交渠道向当时168个建交国发
出,标志着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工作全面启动。2006年8月,世博园区工程建设正式开
始。被誉为世界博览会历史上一项创举的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于2008年
3月20日在黄浦江畔奠基。该区域将城市作为最独特的展品,展示全球公认的、具有创
新意义和示范价值的城市保护及开发的实践案例。“网上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的另一
大亮点,将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2009年3月30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网上世博会研讨会上正式公布了网上世博会域名:www.expo.cn。
中国成功赢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实现了中国人百年的梦想。早期改良主义思
想家郑观应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中,就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欲筹赛会
之区,必自上海始”。上世纪80年代,老市长汪道涵在提到上海申办世博会时说,广交
会是战术性的,管一年,而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五十年,把举办世博会提到了国家发
展的战略高度。上海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
动力。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成就,促进我国
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多次强调,
要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真正把上海
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三、上海世博会
1.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的英文表述为“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中文为“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5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社区的
重塑、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这5个副主题基本涵盖了当前人类城市问
题的5个主要方面。
主办方通过对主题和副主题的阐释,提出了“主题内容结构”和5个主题点(城市
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足迹和城市梦想)。这个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城市是一
个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统,并通过两条轴线来解读:空间轴和时间轴。从空间轴来看,首
先是城市人。人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然后是城市生命,或城市体系,它关
注城市本身,城市具备有机生物体一般的特性和规律。然后是城市星球。随着地球总人
口数中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城市与城市、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地球之间的相互关
系日益密切。从时间轴来看,城市足迹和城市星球两个主题点表达的是人类在历史进程
中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既要关注历史上的经验和智慧,又要展望未来美好的城市、
-40-
美好的生活。两条轴线的交点是城市生命。从时间上来说是目前的城市,从空间上来说
是一个城市体系。因此,该原点正是城市主题的核心。
世博会主题是通过主题馆、主题区、主题广场、主题设施、主题游线、主题论坛和
主题活动来呈现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内将设5个主题馆。其中3个左右为邻,形成主题馆
群,坐落于浦东的中心位置,分别深入解读和表现“城市人”、“城市生命”和“城市
星球”3个概念领域。另外2个主题馆坐落于浦西,分别展现“足迹”和“梦想”。“足
迹”主题馆即城市文明艺术馆,它将通过建筑、雕塑及绘画艺术品揭示世界城市发展的
历程。与城市文明艺术馆紧密联系的是世博会博物馆,将通过实物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
的手段让游客亲历1851年以来世博会丰富多彩的历史。“梦想”主题馆将使用改建后的
老工业建筑,展示人们对于未来城市的美好理想。
2.呈现——3大主体活动
上海世博会与其他所有的世博会一样,其活动形式分为3大主体部分:展示、论坛
和活动
(1)展示
上海世博会场地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区域,横跨黄浦江两岸,规划用地为5.28
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上海世博会规
划方案综合步行适宜距离、人体尺度和参观者的认知度等因素,提出了“园、区、片、
组、团”5个层次的结构布局,即:
园——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围栏区和围栏区外的配套设
施用地,其中浦东3.93平方公里和浦西1.35平方公里;

区——3.22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围栏区,其中浦东2.47平方公里和浦西0.75平方公
里;

片——5个编号分别是A、B、C、D、E的功能片区,平均用地面积为60公顷;

组——12个平均用地规模为10-15公顷的展馆“组”,包括浦东8个组和浦西4个
组;

团——26个平均用地规模约为2-3公顷的“展馆团”,每个“展馆团”可布置
40-45个办展单元,每个“展馆团”的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每个团按方便和
就近的原则,设置小型餐饮、购物、电信、厕所、母婴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国家馆按照该国所在洲的地理位置以“展馆团”为基本单位,划定和布置办展单
元,共分3类:第一类为自建馆,第二类为租赁馆,第三类为免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
联合馆。
A片区位于浦东世博轴以东、云台路以东、白莲泾以西的A片区,集中布置除中国
馆以及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馆。
B片区位于A片区西侧、浦东卢浦大桥以东,包括主题馆、大洋洲国家馆、国际组
织馆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及演艺中心等建筑。
-41-
C片区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西的后滩地区,规划布置欧洲、美洲、非洲国家馆和国
际组织馆。在入口处布置一处约10公顷的大型公共游乐场。
D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西,拟保留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江南造船厂大量历
史建筑群的特色,改造设置为企业馆。在其东侧利用原址内保留的船坞和船台,规划室
外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场所。
E片区位于浦西世博轴以东,新建独立企业馆,设立最佳城市实践区。
(2)论坛
论坛将分为3个层次:高峰论坛、主题论坛和公众论坛。
高峰论坛是对世博会系列论坛和主题理念的总结,是整个世博会论坛的高潮和亮
点。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将是建立在上海世博会各参展方对全球城市发展
问题共识基础上的一份意愿性宣言。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10月底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
世博中心举行。将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各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各国部
长级领导人、国际展览局主席,以及国内外城市市长、参展方展区总代表、企业界代
表、学术界代表、优秀青年代表、媒体代表等共1500至2000人参加论坛。
主题论坛从城市生活的角度切入,深入探讨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高峰论
坛提供有力的支撑。主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举办,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每场论坛
将围绕一个核心议题展开。为体现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的联动,论坛举办地分别安排在
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和浙江的杭州、宁波、绍兴。主题论坛将邀请参展方展区总代
表、各国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国际组织、政界、学界、企业界代表参加,每个论坛的规
模约500至800人。
公众论坛是宣传推介上海世博会、吸引公众参与及全国全市参与办博的重要平台。
论坛主题浅显易懂,贴近日常生活,符合世博会教育与普及的目标。作为上海世博会论
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众论坛的举办将提高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促进城市发展,
创造社会价值。公众论坛由一系列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独立论坛组
成,包括青年论坛(含青年高峰论坛)、省区市专题论坛、上海区县论坛、文化传媒论
坛、高校论坛、妇女儿童论坛等。这些论坛将与全国青联、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上海各
区县人民政府、相关文化传媒机构、高校和妇女组织等共同主办。绝大多数公众论坛将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举办。
(3)活动
在这里,活动指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后在园区内外举办的各类文化演艺娱乐活动
(不包括参展者举办的各类商业活动)。上海世博会要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的总
体目标,需要用创意活力打造精彩,用平安和谐铸就成功,用快乐温馨实现难忘,将
“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通过“创意、和谐、快乐”的行动来实现,活动是实现这
个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担负三大功能:演绎主题、渲染气氛和分流人群。
上海世博会整个会期为184天。目前,园区内规划的公共活动场地有33块,按每
-42-
块场地每天举办3场活动估算,每天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活动将近100场,总量将达到2万
场。如果把开幕后参展者在各自展区内举办的活动和开幕前后组织者和参展者在园区外
举办的活动都计算进来的话,上海世博会的活动数量十分巨大。
3.演绎——精彩纷呈的世博主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据联合国人居署
《2008/9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的报告,全球已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到
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70%。这一快速膨胀的城市化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重大
挑战。上海世博会为汇聚全球智慧共商城市发展良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论坛。
上海世博会主办方在申办成功后就着手开展主题演绎研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有关
主题演绎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参展者通过展示、论坛以及娱乐活动等形式,围绕“什么
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
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的问题,开展主题演绎活动。
尽管全球都面临着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各国发展程度和环境的不同,
决定了各自关注点及解决方案的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城市化的认识和对策上都是有差异的。世博会主题是通过世博会展
示、论坛和娱乐活动三大要素呈现的。正是这些差异使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
题盛会更加精彩纷呈。
上海世博会是聚焦全球城市发展的主题盛会。本届世博会的展区主要包括主题馆、
中国馆(包括地区馆)、国家馆、企业馆以及本届世博会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主题馆反映世博会主题的全球关注,它必须体现国际眼光和世界语言。根据世博会
主题的概念体系,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系统。主题馆不仅要用世界语言综合反映
城市化的世界潮流,而且还将体现主办方即中国人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认识,因此,本
届主题馆设计的难点在于既要体现世界语言,又要反映中国关注。
中国馆是根据中国建筑元素斗拱的形象设计而成的“东方之冠”。中国馆紧扣“城
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线,通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等
内容,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等民族精神
和价值观。中国馆采取这种斗拱的建筑形式,是要表现斗拱在建筑上和文化上“承上启
下”的深刻含义。
中国馆由主馆和各地区馆组成。各省市高度重视,调动本地区精兵强将参与地区馆
场馆设计与开发的工作。地区馆集中在一个区域,它自然成为本届世博会区域文化的竞
技场。
世博会最精彩之处是各国家馆的展馆。各国都比较重视国家馆的建设,将它看做是
展示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形象的舞台。国家馆区犹如一个百花齐放的论坛,各国对城市
化课题的关注和阐释的不同,促成了世博会展示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发达国家对城市化更为关注的是气候变暖、生态环境等问题。因此在展馆展示上
-43-
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发达国家一般都采用自建馆的形式进行展示,因此都力
求在建筑外形上突出环保的主题,并在建筑材料上尽量采用自然的、可循环回收的材
质。德国馆以“和谐城市”作为自己的主题。德国认为“和谐”就是要追求城市的多样
性和平衡,因此将平衡(Balance)和城市(City)两个英文词汇相加为Balancity,成为
在本届世博会上首创的主题词汇;
挪威馆以“自然之力”作为自己的主题。原来的主题
是“挪威的自然”,后来改为“自然之力”后,更加突出了将自然作为驱动力的概念。
该馆外形由15棵“树”构成,原材料来自木头和竹子,并可在展后再利用,充分体现了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代建筑弄潮儿中常常有荷兰人的身影。本届世博会荷兰馆的
设计同样引人注目。该馆以“快乐之街”为主题,让参观者有一种坐上过山车穿梭于17
个小型展馆之间的感觉,来体验城市发展理念,感受荷兰在空间、能源以及水资源利用
上的创新成就。该设计表现了直线与曲线、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同时在户外空间利用
上,解决了长时间排长队无效等待的问题;
丹麦馆是一个淡蓝色环形建筑,由两个自行
车环形车道构成,人们可以骑着自行车游览整个丹麦馆,突出了丹麦人亲近自然的低碳
生活方式。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租赁馆或联合馆的形式来展示,因此这些国家馆更注重展示
的内容。从2002年肯尼亚、2004年巴塞罗那、2006年温哥华以及2008年南京举办的世界
城市论坛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对城市化的关注更加聚焦扶贫政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各洲或各区域的关注点也有区别。如非洲,近年来过快的城市化进
程使得贫民窟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非洲各国在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演绎方面,更加关心
五个副主题中的“城乡互动”。为了给“早熟的”城市化发展降温,不少非洲国家把发
展重心或目光转向农村。本届世博会上,几内亚馆推出“留住农村人口也是为城市发展
作贡献”的理念;
莱索托馆强调“农村实现有序管理的最终受益者是城市”;
加蓬馆认
为“城市和乡村间的均衡互补流动有助于保证两者间的紧密联系和各自的再生能力”;

刚果(布)馆则以“一座与乡村毗邻的城市”为主题,突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津巴布
韦馆提出“成长点”的城镇化模式,介绍本国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建立的具有城镇功能的
“成长点”;
尼日尔馆打出“控制城市扩张,推动城市发展”的主题,认为遏制农村向
城市的盲目移民是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各国递交的展示主题陈述报告中可以发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如厄瓜
多尔等在城市发展上比较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他们认为在人口大量涌向城市的现实
环境下,发展都市农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应成为城市发展战略之一。
一些拥有古老文明传统的国家更加关注城市文化的传承问题。比如,埃及馆以“开
罗:世界之母”为主题,以“多样与和谐”、“多面之城”、“征服沙漠”、“千村之
城”、和“千塔之城”为副主题,聚焦开罗这一千年城市,力求展示埃及人民如何以
史为鉴致力解决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叙利亚馆以“古老城市,风采犹存——大马
士革人居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为主题,突出大马士革和谐的人居建筑和环境,以叙利亚
-44-
独特的人居方式来回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印度馆选择了“和谐城市”作
为参展主题,该馆将从印度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出发,展示印度城市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和
谐发展;
巴基斯坦馆以“基于城市多样化的和谐”为主题,通过拉合尔古堡等实物的展
示,以及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历史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比,来表现多元文化融合的和
谐城市模式。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展馆,很多国家馆致力于展示形式的创新。如瑞士馆外部
的幕帷用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在展出结束后被天然降解。而且将缆车作为一
种游戏元素纳入其中,它可以载着乘客直达馆顶,似乎逃离压力巨大的现代城市,来到
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世界;
阿曼馆采用了《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形式,让参观者游
览辛巴达航海故事里的阿曼古城苏哈尔,到尼兹瓦古都,到现代首都马斯喀特,到将于
2020年完全建成的蓝色城市,最后坐魔毯离开阿曼降落上海,这一游线向参观者生动展
示了阿曼人对城市的独特的诠释。
不少国家馆将本国文化特色与城市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回应世博会主
题的目的,又起到了旅游推介的作用。如秘鲁馆把金字塔和食物作为展示的主要元素。
他们认为金字塔结构有利于保存食物,同时金字塔形成了早期秘鲁城市的基础建筑。最
新考古证明,建于公元前2600年的卡拉尔,是迄今为止美洲大陆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居住
群。整个城市是围绕这6座金字塔修建而成的。参观者在游览秘鲁馆后一定会对秘鲁的
文化尤其是食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部分国家馆都将世博会看做是文化营销的舞台。
企业馆区有16个企业馆。企业馆是以回报社会的形式参与世博会的。根据国际展览
局的规定,企业是不能在世博会上进行包括广告在内的任何商业活动的。因此,企业也
将根据世博会主题的要求开展主题演绎,也就是说在本届世博会上企业馆将聚焦本企业
对城市化的理解和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提到上海世博
会特色的时候说,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世博历史上首次由城市以其具体的最佳实践案例作
为新的一员参与到世博会的创新型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一个模拟城市生活、工
作、休闲、交通等若干功能的综合街区,它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
发展经验的平台。上海世博会将展示80多个包括建设案例、展馆案例和其他案例在内的
成功案例。
网上世博会也是本届世博会的创新项目,它将以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模拟实物
展示的环境,让更多无法来园区的人能通过上网来体验这一“成功、精彩、难忘”的世
博会。
除了园区展示以外,论坛和娱乐活动也是主题演绎的重要形式,本届世博会的论坛
与娱乐活动将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开。
上海世博会既是我国全面实现和推进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也是我国向世界表
达和谐城市理念的一次重要机遇。联合国人居署最新报告《2008/9世界城市状况:和
-45-
谐城市》把和谐城市的两大要素“平等”和“可持续性”看做是城市发展的两大支柱。
本届世博会将向世界表达这样一个理念:城市化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大部分居民的利益为
代价,也不应以牺牲自然和环境为代价。城市的繁荣完全可以与城市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同步。和谐是一个积极的理念,它为不同观点和立场提供了一个达成平衡的解决思路。
因此,和谐城市的理念将成为本届世博会重要的精神遗产。
中国与世博缘起1851年,160年后的2010年,中国上海将为世界呈现怎样一届精彩
纷呈的世博会呢?我们期待着!
(作者为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2年1月第1版。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上海世博》杂志编辑部,东方出版中心,
2008年9月第1版。
《世博与科技》,吴敏,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4月第1版。
《世博与建筑》,郑时龄、陈易,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4月第1版。
《世博与艺术》,陈燮君、刘健,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4月第1版。
责任编辑:黄小丛

推荐访问:世博会 走进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