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建立农村培训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法及思考

整合现有资源  创新培训机制 培育新型农民
——XX区建立农村培训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思考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XX区近年来认真开展“城乡联谊、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把“五村两规范”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入良性发展轨道。通过整合协农部门的优势资源,建设农村党员培训中心;
注用学用结合,加强生产实践基地建设;
构建四大培训网络,确保培训全覆盖;
拓展培训方式,形成大集训。达到了培训新型农民,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千万大军。主要做法是:

  建设农村党员群众培训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千千万万的高素质的农民群众,特别是能带领群众进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党员领导干部。根据中央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力度的有关精神,我区把准时代的脉搏,在区委高度重视下,由组织部牵头抓总,协调有关部门整合现有资源,从保证教育培训质量着眼,倾力打造XX区XX、XX两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中心,以场地、师资、时间、教育方式、经费和管理为保障,确保了教学质量,使学员们学到了想学的知识和致富技术。在场地上,我们利用XX镇较上规模的镇级党校,利用XX原有的村级初中旧校舍,通过适当的装修和增加台凳及被铺、纹账等生活用品,建成了村级的教育培训中心。在师资上,通过各涉农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出面邀请专家或派出技术员或联系本部门掌握的农村乡土人才作为教师队伍,制定贴近生活生产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展培训,达到实效、管用的效果。在时间安排上,我们每期一般安排4天时间,采取全脱产参加学习的办法,使学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在教学方式上,一半时间在课堂学习、一半时间到实践基地现场感受并动手参与生产。经费方面,我们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进行筹集解决,即区财政安排一点,区直涉农部门支持一点,从本级代管党费中拔一点,乡镇筹集一点。在管理方面,我们订有考勤制度、请假制度、考核鉴定制度、作息制度等内务管理制度。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合理强化教育培训手段,采用菜单式的灵活上课方式,使参加培训的党员群众都掌握了2门以上实用致富技术,2005年以来共培训了农村党员群众3000多人,有很多参加培训的人员,回去后纷纷领办了涉农部门扶持农业项目,成为新的致富能手。目前,两个培训中心形成了有专兼职教师、有培训计划、有规章制度、有培训日志、有教材和辅导材料、有必要的教学设备、有正常的培训经费来源的农村培训中心,保证了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高质量。

  推进生产实践基地建设。为保证农村党员群众培训的质量,我区在生产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着手。围绕农民种植传统和生产发展方向及本地优势产生的发展壮大,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先后建设了XX那桑村香蕉生产运输基地、XX镇XX村立体养殖基地、XX镇荔技无公害生产基地等一批种养技术培训基地;
围绕建设新农村,建立了XX民族村和XX新村两个新农村示范点;
紧紧依靠XX公司、XX林产化工厂等企业,发展了XX镇XX村蓖麻基地,XX镇XX松树种植基地等种养生产基地,为学员提供了生产实践的场所,使课程内容更为直观,学得更深入、体会得更透彻。

  构建“四大培训网络”。两个培训中心建立后,我们为拓宽对农村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面,积极构建区、镇、村三级农村培训教育“四大网络”,即推广网络、协会网络、服务网络、宣传网络。推广网络是镇以农技推广站、村以农技推广员、村民小组以农村带富能力强的党员及科技示范户为中心的农村致富技术培训推广体系。协会网络是我区以新发展的各种协会为链,形成了松脂生产、蓖麻种植、种桑养蚕、立体养殖、淮山种植、香蕉生产运输、甘蔗高产栽培等40多个专业协会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协会,通过各协会用其相关技术、信息、经验交流等方面的资源形成各自的生产发展网络。协会网络的建立,不断地发展壮大我区的优势产业和各农作物生产基地,形成协会迅猛发展的好势头。服务网络是以农业、水产畜牧、林业、科技、科协等部门的专家、技术员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农民“维权”服务网络,进行为广大农村农民群众提供维权服务,同时,在维权过程中维权服务网络为农村群众提供知识和致富技术服务。建立健全技术培训宣传网络。主要是以新闻媒体为主,大力宣传农业实用技术和科学致富的先进典型,激发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在各镇及各村运用广播、现场讲课等方式为群众送去有用的知识和技术。2005年以来,我区发挥四大网络的辐射作用,累计培训农村党员和群众5万多人次,其中农村党员培训率在90%以上,人均掌握1-2门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扶持农村科技推广示范基地26个,党员干部科技推广示范户1468户,组建农村专业协会42个,完善了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体系,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科学致富先进典型,激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达到了提高素质,增强致富能力的实效。

  拓展培训方式,形成大集训。结合两个培训中心的运作经验,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在上级领导的启发下,我区大胆地探索农村培训新途径,最大地提高群众培训的参与面,形成了农村党员群众大集训。党员群众大集训就是充分利用两个培训中心的师资力量,发挥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后,各镇的动员能力。通过精心的组织,科学设置课程,切合实际安排授课内容,合理安排时间,以镇为单位把各村的党员群众集中到镇的空旷地方,如大的礼堂、大的会议室、学校操场等地方,邀请或由相关单位派出专家或技术员进行讲课。这样就能够一次性地组织安排400至500甚至更多人参加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党员群众由于时间不好安排而不能参加培训的难题。去年以来,我区开展了40多次农村农民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大集训,直接通过大集训得到培训的人员有3万多人。大集训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培训的能力。

  我区通过把准时代的脉搏,创造性地开展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教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得到了新的加强,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农村党员比重有了新的增加,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农村经济发展强劲,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仅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71元,比上年增加 353元。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更强需要一大批的高素质的农业、农村人才。对农村农村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还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是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对农村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下一步应从下面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继续探索农村农民教育培训的新路子,不断创新培训机制。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最直接的面上问题,在政治理论、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及实践创新上进行科学安排,分点面进行培训。对于骨干人物,要重点培训、要强化教育,形成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
对于所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即广大的农村群众,要在理念灌输方面想办法、下功夫,不断开展多层次、多层面、多角度的教育培训工作,使他们在良好氛围中形成自确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汇成强大的主力军。在培训的内容上要从培养具有现代经济理念和意识,懂得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运作和管理的新型农民方面安排内容,把农民群众培育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千万大军。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公益示范、政府支持、民间驱动、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到农村培训工作中,把政府的培训项目交给社会团体来运作,把行政行为变成社会公益事业,多渠道多途径为农村本土人才提供公共管理与创业发展的专项培训,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推荐访问:新农村 长效机制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