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三情”管理及管理道德问题

  一、班级“三情管理法”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而人最需要的慰籍是感情。古语道:“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需要教师真挚的感情,其感情来源于教师给学生的爱和温暖。班级好比一个轮子,班主任是轮之中心,而班主任的感情就是“润滑剂”,没有“润滑剂”的班级之轮,就会枯燥无味,举步维艰,难以运转。因此,创建良好的班风,激发班级活力的良好媒质,恐怕莫过于感情了。所以,班级管理呼唤感情,呼唤德治。班级“三情管理”指热情管理、真情管理和深情管理。

  1、热情管理

  所谓热情管理是指班主任老师用爱岗敬业的精神鼓舞学生,用高尚的品质感召学生,用人格的魅力吸引学生的过程。它具有自律性、辐射性和热固性。黑格尔曾说过:“没有热情,就不能完成世界上的伟业。”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没有热情,就不能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为此,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1)酷爱自己所选择的教育教学工作,且精艺求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以此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于人和环境育人的境地。

  (2)调好两种心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风度—勿傲、勿暴、勿急;
神态—宜和、宜静、宜庄。

  2、真情管理

  真情管理是指在班主任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全过程中,以真诚管理班级,用真诚执教,拿真诚助学。切忌虚情假意,矫饰做作等。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真情越是自然的越具有穿透力。真情是发自肺腑对人的关怀和凝视,而不是富有者的怜悯和预支,真挚的感情能开启紧闭的心灵之闸。真情管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对人真诚发自内心诚心诚意的感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反之,言不由衷,学生会渐觉老师虚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对事公平。不因人论事,在班规班纪面前师生一律平等。

  (3)在过程管理中力避一个“粗”字,使用中掌握一个“巧”字。

  3、深情管理

  是指班主任老师以服务为先导,以营造良好、健康、积极向上地学生自主发展氛围为目标,不断释放情愫,不断沉淀和堆垒,坚持不懈地吐丝、编织和营造,从而产生情感的过程。深情管理是爱的孜孜不倦的播种,是义不容辞不讲代价的服务,是细腻入微的体贴。它能使班级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关系,并且形成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深情管理的关键是心中有学生,工作要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这样就能使班级建立起固若金汤的感情共同体,迸发出不可估量的积极向上的能量。

  “三情管理法”着力体现一个“情”字,它应合了现代西方“合乎人情的管理”和“以人为本,以爱为主”的爱抚管理学的发展态势。在“三情管理”中,热情管理是基础,真情管理是载体,深情管理是归宿。三情连动,三情互融,从而达到最高的管理境界。

  二、“三情管理”的需要班主任具备的基本素质

  1、班主任要学会宽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我们的教师要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

  班主任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宽容的态度,要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认可学生的个性,并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一颗成为一个好学生的心,因而班主任在严格要求之中,要体现出对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平等、民主、互信的师生关系,这样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不要漠视学生的上进心。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或人格。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宽容是尊重的一种形式,也是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形式,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做学生工作的原则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即首先老师要用真情和爱心打动学生的心,随之用严格的要求规范其行为。这样,学生在奉献爱心基础上的“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敌视情绪,而会愉快的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批评,甚至是最严厉的批评。如果采用失去宽容和爱心为基础的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方法,就很难实现或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效果。

  法律中有“一罪从无”原则,其含义是在没有证据证明其确实有罪的情况下按无罪处理。要求办案时,对犯罪嫌疑人的态度是从认为无罪出发去办案去发现证据,不要一开始办案就认为有罪再去找证据。以利于办案公平、公正。借鉴这一原则,我们做学生工作应坚持“一错从无”原则,对犯错误的学生要从学生无错认识开始去做工作,以避免先错为主的心理影响,使我们的工作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客观,更具有实效性。

  宽容是尊重、是睿智、是智慧的善良,是对学生的爱和信任。宽容决不等于怂恿和放纵。另外要注意,宽容也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使学生误认为我和老师是“哥们”的不正确师生的关系,老师要保持“师威”。以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班主任要学会倾听

  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的较少。在他们心中有很多的忧愁和苦恼,他们受到的压力远比我们老师想象得要大得多,存在一定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然而,我们平时很少倾听他们的心灵呼唤,因此不能及时帮助他们排解心中的愁怨。这样日复一日的压力在心中积累,碰到不良因素的引导,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离家在外的学生,突然失去亲人的呵护,感到孤独和失落,产生对父母和家人的强烈思念。尤其是高一年级。

  2、在一中强手如林,使初中时优秀学生的光环黯然失色。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有的学生失去了信心。

  3、学校生活条件无法与原来家庭条件相比,尤其是住宿条件,狭小的生活空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紧张的生活和学习节奏也使人疲惫和不快。

  4、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难以实事求是。自卑与自负交织在一起。

  5、现在的学生中缺少理想的光彩,生活原动力的不足使其失去精神的支撑变得目光短视,成功则欣喜若狂,失败则垂头丧气。

  6、在心理、思想上存在问题时,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帮助与指导。等等。

  如何解决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针对实际解决思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爱,在互相关爱的环境中,即使他们遇到一些困难,也不会过于悲哀,会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无数事实证明了学生常说的话“给点阳光就灿烂”。

  怎样倾听?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教育方式。就是静静地、耐心地、认真地听,不急不躁,不打断,不忙于下结论性判断。倾听应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倾听的方式折射出教育理念,其一是尊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学生就是从倾听学生心声开始。教师的倾听要认真,脸上带着微笑,给学生以尊重、鼓励、赞许。其二是信任,尽管学生说的不流畅,不清楚,不准确,或有错误,教师都总是耐心地、专注地听,这就是一种信任,一种期待。

  倾听中透出班主任的智慧,倾听的核心是思考,教师倾听时,要伴随着观察、辨别、分析、判断与选择。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从容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作出教育的决定,或是肯定后的点拨,或是借题发挥等,这些无不闪烁着教师的教育敏感、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换句话说,倾听本身就是处理教育事件的艺术和智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倾听和思考的过程。倾听学生心声要求教师摒弃权威意识造成的话语霸权,从尊重学生开始,疏通了解学生和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为师生间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对话搭建平台。

  3、班主任应学会理解与沟通

  何为理解与沟通呢?

  所谓“理解”,意即谅解对方的“无知与无礼”,原谅他人的“不善与不尊”,宽容别人的“落后与不足”。著名学者殷鼎先生在他的《理解的命运》一书中,对理解的重要性做了非常形象的诠释:“离开了理解,人生顿时成为一片思想的荒原,没有任何的人生意义会在这片荒原上生长起来。”所以,对我们而言,理解可以说是人生的基本存在方式,它可以促使我们个体文化知识和社会文化传统的发展和更新。

  所谓“沟通”就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感悟,探求和期望。恰当的理解促成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换回可贵的理解,并在相当程度上改良个人的性格和价值、信仰与渴望。

  学校的属性注定了校园里的师生关系必定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肯定也会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有鉴于此,作为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积淀的一中的师生们,我们更是不可忽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们应该努力增进理解,加强沟通,谱写精致校园的和谐音符。

  我们不会怀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天理,我们一贯追求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的情怀。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势必终将得到同样的回报。你对别人礼貌,别人也会有礼于你;
你体谅他人,他人也会为你着想;
你尊敬别人,回报的自然是尊敬;
你真诚待人,得到的应该也是真诚。师生间的交往概莫能外。要实现融洽的师生关系,理解是关键,沟通是桥梁。作为教师,传授知识是完成工作,教育学生是寄托理想。高考当前,教师理应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长进;
放眼未来,我们更应注重他们思想上的修养,以谋求给莘莘学子们留下一些一生均能受益的精神财富。教师理解学生,贵在视之为一个精神整体,了解其心理特征,理解其思想情感,在尊重其人格的前题下用理智的心态与之进行平等自由的沟通,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用无形的人格的力量去扶持鼓励他们,感召引导他们。

  科技的力量正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心灵间的距离却必须靠我们自己去缩短。众所周知,人的心理复杂多变,五彩缤纷。我们有必要学会不因蓝天白云、阳光明媚而情绪高涨,也应学会不因待遇不公、处境艰难而心情沮丧。在心灵间的沟通中,我们应努力在“不恭敬中去培育恭敬,在不友好中孕育友好,在轻视中产生重视。”

  恩格斯说过,“人的心灵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理解与沟通是美好生活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锤炼爱心,知己知彼,发展友情;
通过理解与沟通,我们定会融化寒冰,唇齿相依,水乳交融;
通过理解与沟通,我们必将共建一个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

  三、班级管理的道德问题

  德为立教之本。师德对于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国作家雨果说:“道德是真理之花”。班级管理的所有问题,均与师德最直接且密不可分的关系。班级管理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有其育人功能所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垂范性。班级管理首先要体现以师德为基础,体现尊重与平等,教师在管理中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二是育人性。班级管理要突出以学生成长为基础,体现关爱,做到厚积薄发,重育轻罚,服务学生成长。

  三是民主性。体现自警自律,潜移默化,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民主性,促进学生发展。从以上看出,班级管理道德是以德治班的核心问题。

  班级管理的道德问题包括管理思想的道德问题、管理者的道德问题和管理行为的道德问题。

  1、管理思想的道德问题

  班级管理中突出以师德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观念,应重点体现以下几方面:

  (1)摒弃歧视思想,树立教育服务观念

  尊重与平等是班级管理思想的道德基础。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不平等和歧视现象这类管理道德问题仍然比较普遍存在。如一是采取歧视性分类,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问题等;
二是过分强调陈旧的师道尊严,师生间难以形成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
三是以陈旧的价值观看待现代学生的价值取向,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学生的进步,忽视对学生个性兴趣特长的培养。

  (2)坚持师德垂范、服务育人的原则

  在制定班规制度时,应遵守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核心,以师德为基础,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的原则。这一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德表率作用;
二是全面育人作用;
三是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因而班级管理是师德在育人上的全方位体现。

  (3)坚持“三本”,突出“三性”,建设“二风”是班级管理中最能体现道德内涵的根本方针与内容

  “三本”:以生为本、以情为本、以仁为本。即班级管理要从关爱出发,以育人为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体现师德上的人本思想和人性化情操。

  “三性”:教育性、民主性和开放性。即班级管理要从教育出发,体现平等、民主、开放的时代特征。建立管理上师生真正平等的关系实现师道尊严理念上的创新,使管理在重教育、重过程、重养成、重自律等上更能体现师德内涵。

  “二风”:班风、学风。班级管理重点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是实行以德治班的永恒课题,教师的作风是师德的外在、表象。它是一种无形的管理力量,对班级管理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管理者的道德问题

  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而班主任应具备以下素质修养:一是正确管理的思想基础。管理的一切都是以人为对象和主要内容的。“以人为本,以仁为本,以情为本”的师德标准应成为管理者管理思想的道德基础和核心;
二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要求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建设性管理与引导性管理相结合、精神支柱培育和自律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形成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有机互动的能力;
三是先进管理的人格魅力即教师自身的道德魅力。班主任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风尚是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力量。在意志品格上,要求班主任教师具有先进的师德魅力,执着、诚信、公正、民主、宽容,做到先正己身、以德服人。这是管理之道的精髓,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3、管理行为的道德问题

  管理行为是管理工作成败的观念因素。管理行为是班主任将管理规范和学生实际整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管理行为的道德原则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道之以德、施之以仁。这是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以做人的根本即道德规范为准绳,把关爱之心落实到管理行为上。管理行为上的或严或宽,都必须遵循以上行为道德原则。

  二是以身作则,身先垂范。正人先正己,这是管理行为效率的试金石。这就要求在管理行为中做到身先垂范,“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这就是施管的真谛。

  三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理服”与“情动”是管理行为的道德依据和主要行为方式,在管理行为的实践中,必须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是循循善诱,举一反三。“善诱”与“反三”是方法,“反三”也是结果,二者都是师德在育人和管理行为艺术水平上的体现。

  总之,班级管理道德是建设良好班风、学风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班级管理道德问题应引起班主任老师的高度重视。

推荐访问:管理 班级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