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测试的基本情况

本学年回民小学四年级有2个教学班。参考人数为94人,参考率是100%。学生的分数段(90——100)33人;
(80——89)40人;
(70——79)14人;
(60——69)5人;
(60)以下的2人。

学生语文考试总分为7985;
人评84.95;及格率97.8%;优秀率77.7%;综合指数为0.869.

二、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也体现了襄州区的“二五五”及“六推六让”的教学理念。整个试题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语文与生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试卷主要从拼音、字、词、句和段的阅读与写作等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一学期以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基本能力状况;
考查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语基相结合的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积累与习作的能力

此外,试题的命题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一)积累与展示

这一大题共28分,学生应得2632分,学生实得2162分。

a、学生得分的原因

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如(1)看拼音写词语,学生掌握扎实,做起来得心应手,做错的少;
(2)在加点的字正确读音下画横线,学生对常用的多音字掌握的比较好,失分现象少见;
(3)照样子连一连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学常识记的牢,故没有失分想现象。(4)按原文填空,完成练习。由于学生对本册的古诗词、歇后语、日积月累的内容学的扎实再加上复习时又多次强调,这体学生做的很好。

b、学生失分的原因

部分学生对笔画多一点的字容易写错;
对不常见的字的读音把握不住,如“蚀”;
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差;
个别学生对课文的背诵还记的不是很牢。

(二)实践与运用

这一大题共19分,学生应得1786分,学生实得1436分。

a、学生得分的原因

这一大题的(2)结合语言环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四字词语(3)照样子写句子(4)体会句子的感情这几个环节学生掌握的还是好的。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理解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看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扎实。同时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注意了观察,并能熟练运用。

b、学生失分的原因

(1)找出每组词语是正确的在( )里打“√”。很有一部分学生失分,原因是学生对易混淆的字把握不准照成的其余几题有少量失分也是错别字的原因。

(三)快乐阅读

这一大题共23分,学生应得2162分,学生实得1974分。

a、学生得分的原因

这部分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从卷面上看学生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知道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分析和感悟,这充分说明了“二五五”及“六推六让”的教学理念,在导学中不可估量的作用。

b、学生失分的原因

虽然学生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有时学生对某些问题是明心不明口,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或者表达意思不全面等。

(四)轻松作文

这一大题共30分,学生应得282分,学生实得2313分。

a、学生得分的原因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第一次×××》。从作文来看,学生能认真审题,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选择的内容比较广泛,用词准确,语言通顺流畅,字迹工整。

b、学生失分的原因

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有错字、别字现象;
文章不够生动、感人。

四、改进的办法及措施

1、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核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核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导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的导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的能力,失分较多。有各别学生审题能力差,有的不读题乱答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2、生学的太“规范”。

从学生答卷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学的太“规范”,如:阅读中的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根本没有认真的去读短文,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回答。

3、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在导学过程中,应加强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受之以渔”的重要作用。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导学中,我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

5、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

 

推荐访问:四年级 下学期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