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次会议体现出三个重点,一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是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次会议可以看出,中央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1、正确认识“十二五”发展所处“两个时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正确认识“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对“十一五”成绩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句是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第二句是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第三句是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十二五”主题是科学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概括为“一个坚持、四个更加”:“一个坚持”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四个更加”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二是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四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二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五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概括为“五个要”:
一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四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五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全党必须增强的“五个意识”: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二、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看中国发展走向

1、科学发展是“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是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会围绕“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一是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二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四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全会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目标

一是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四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与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有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认为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我们不能简单复制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既有路径和模式,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文化产业有望跃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全会提出“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此,全会强调“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会提出这些新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

5、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全会公报指出,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会提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让人们对中国深入推进改革有了更多期盼。未来五年,中国将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来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奠定坚实基础。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全会提出“一揽子”改革方案,预示着在未来几年,中国社会各领域改革将得到协调全面推进。

6、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回首“十一五”,一连串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灾害风险增高,灾害损失加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会提出,“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这必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提升促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障水平。”

7、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全会认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全会 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