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构建社会关键在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笔记认为,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首要的是要实现教育公平。
  今年,全国“两会”以来,构建和谐社会的论述和言论如片片雪花,覆天盖地,将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讨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扎实推进,民办教育方兴未艾,教育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景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基础教育发展仍然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大部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良好,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和大部分乡村,基础教育非常差,有的地方甚至差到了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任务,尤其在一些偏远山区,还有少数中小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即使有的孩子随父母打工进城了,农民工子女入学也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学校也在头隙中求生存。从而导致了“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孩子上学难,上名校更难,而一些好学校集中了更多家境好的孩子,这就是教育不公。读书难,难读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我们都深知,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是事关提高国民素质、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宪法和法律也明确每个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要确保教育平,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升和改善教育品质,让好的教育为大多数人所享有。
  实现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是关键。一项调查显示,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都只获得其中的23%。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西部地区、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但作为非国贫、非省贫的丘陵教育,所得到的投入是极其有限的。教育投入是一项打基础,添后劲的工程,更是一项惠及子孙万代,造福千秋伟业的工程。基础教育,政府投入是主体,各级政府都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实现教育公平,强化制度建设是保障。从现实条件来讲,教育公平受到诸多限制。我们不能无视现实,追求绝对的平等。但我们应该做的是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此,强化制度建设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保障,要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的不公平待遇,实现教育共享。
  实现教育公平,形成利益平衡机制是根本。教育平等,核心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分配义务教育资源才能治本,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分配机制,让那些长期处于缺钱少粮的学校首先得到实现,通过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育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平衡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平衡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形成一种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保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在教育政策中得到全面反映,以实现大多数人的教育公平。

推荐访问:构建和谐社会 公平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