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综合实践课具有基础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所谓基础性是指综合实践课学习的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训练的是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简单的技能。所谓创造性是指综合实践课是为学生今后适应现代化生活和参与实践打下基础的,而未来的生活是未知的,要不断的创新。无论是基础性还是创造性,都必须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的,离开了生活妄谈基础性与创造性,都只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另一方面,从去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已在嘉兴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重实践、重创造、生活化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题词。

  陶行知先生高瞻远瞩,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
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
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
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
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够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而解放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在“动中学、手脑并用”,在实践中开启创造的门扉,养成不以现成知识为满足,不以固有技能为唯一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跃跃欲试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

  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下面就以本人上的一堂课《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人才,这和发现式学习分不开。不论是学生独立发现,或是教师指导发现,学生皆系主动地参加学习,探索途径,以求达到学习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学,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研究外部的刺激与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利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明理清楚,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产生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使学生广泛和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上给学生创造条件,任他们选用,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呢?关键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教师应该把讲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练、去说、去思考、去操作,在课堂上实现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提倡的六大“解放”。如上《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1.选择学生喜爱的课题。当时,我们海盐县武原镇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城镇,政府花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在武原镇的大街小巷设立了许多的交通标志。“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看到孩子们对标志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我想: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遵守规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标志,如同形象的语言,时刻提醒着公民遵守规则;
标志与人们的生活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何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类标志符号,了解标志的意义,从而丰富其生活经验,增强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心。于是,我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提出来后,学生的兴趣都很高,对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2.活动中,无论是现代式的网上资料查询、传统的去图书馆,还是从照片拍摄中反映出的各种交通标志,还有访问过程中受到的热情款待、碰壁经历……都能看得出学生体验生活的痕迹。而整个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反思意识、信息素养、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一个学生曾在活动总结时这样说道:“轮到我上前采访时,我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一样怦怦直跳,说话声音像蚊子在叫,结结巴巴,说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怎么就那么害怕呢?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会挺着胸大声地跟人讲话的。”

  3.有的学生出师不利,在活动中遇到挫折时,老师应尝试用“挫折教育”让学生品味人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培养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质,这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教学。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生合作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活动刚开始,学生们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组合合作小组。他们或以小区为单位,或以兴趣爱好差不多组合成组。民主选出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在成果汇报时,每个小组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他们有的以照片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那里的交通标志,并走到老师和同学当中,当场进行采访,把采访的结果写在黑板上,然后组长根据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有的用画路线图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本组调查结果及发现。有一个组在调查中发现在勤俭路和秦山路的交叉口处,红绿灯的位置装得太高,夏天,树叶茂盛的时候,树叶有遮住红绿灯的可能,不利于行人、驾驶员的辨别,存在着一定的交通隐患。有的组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交通标志上被损坏的现象。他们发现有的交通标志被人为的破坏,在上面乱涂乱画,什么办证号码XXX……及时向交警反映,得到了交警的肯定。同时他们还采访了交警叔叔了解了交通标志的分类情况及标志特征。还有的组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大人对交通标志缺少一定的了解,他们觉得应该进行一次认识交通标志、保护交通标志的宣传活动。由于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了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学生已懂得关注生活,懂得了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知道这些问题及困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性因子孕育于童年期,潜藏在学生的兴趣之中,或者说是从兴趣中滋长。这是由于学生的个体经验小而零散,他们的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比成年人的思维更大胆、更丰富、也更具个性。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满足小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需求。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他们新颖的创意。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构思和设计显示独特的操作方法。如:在教学《我们身边的交通标志》这一课的最后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调查发现,设计标志。教师引入:在这次调查中,同学们发现了还有一些应该设置标志的地方,却没有相应的标志,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些标志,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1) 学生动手设计标志。

  (2) 介绍自己的标志,说清楚标志的含义,告诉大家将标志设置在何处?

   通过设计、交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绘画技能进行标志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后延伸:

  通过这次调查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小!不仅认识了不少交通标志,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人们自觉使用标志情况令人甚忧,设置标志出现误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都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让我们再次走到社会中开展一次“标志在行动”的活动,用我们手中笔,用我们富有感召力的语言,用我们生动有趣的表演,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标志、使用标志。

  在宣传标志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做社会的小主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并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在活动中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得教育。”只有创造才能带来生活的高质量,只有创造才是生活教育的最高境界,创造是实现教育的全面宗旨的重要方面和主要途径。”今后,我们将继续从改善学生生活入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主动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以此推进“生活创新教育”的更深入发展。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实践能力 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