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最高境界,大爱无疆--建党90周年征文

爱的最高境界,大爱无疆--建党90周年征文

       90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怀揣着这样的理想信念启程的。不同的是,那是一个艰苦卓绝,四面受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年代;
不同的是,那是一群既需要与帝国主义列强周旋,又需要与封建主义压迫抗争的斗士。但,无论在什么艰苦的环境下,共产党人硬是拼着命挺过来了。在中央电视台推出“永远的丰碑”大型系列宣传报道中,我们看到了100多位革命先烈与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生前,让人记住或许不是难事。身后,让人常念叨却并不容易。先进事迹的背后,是无数共产党人的血与泪,悲与痛,抗争与牺牲,更是无数共产党人执著的追梦历程。

    岁月的流逝,冲不淡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的名字,常常会倏然闪现在人们的脑海里。而一想起他们,那些动人的往事,便在心灵深处复活,泛起情感的阵阵涟漪。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这些名字和他们的故事,曾经感动了中国。今天,忆起往昔,说起旧事,他们依然让我们如此动情。这些共产党人,工作的地方、所在的岗位各不相同。然而,无论是在雪域高原,还是在繁华都市,无论是长年蹲守基层,还是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他们的身上总是绽放出一些共同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

    从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们与普通百姓交往的那些细节中,有一个十分强烈的印象,那就是百姓们愿意把这些共产党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主心骨。心与心之间没有距离、没有隔阂,群众对我们党寄予最真切的信任。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正是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有的人看来,达到这样的境界太难。然而,这些共产党人似乎轻易达到了。其实,难与不难在于是否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孔繁森两度援藏,节衣缩食供养藏族孤儿,总是出现在群众最急、最难、最苦的时候。郑培民在湘西上任伊始便问“哪个村子最穷?”在农民家中,他总要揭开锅盖,摸摸被褥。任长霞眼含热泪拉过孤儿小春雨的手:“孩子,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无须多述那一个个触动心灵的细节,我们已深深体味到,在他们的心中,人民的分量最重。

    诗人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哲人说,就像母亲疼爱自己的独子,照料他、保护他、教育他一样,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身上种植、培养和爱护那世上最宝贵的东西:对他人和一切有生命者的爱。

    共产党人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37年前,仅仅17岁的杭中和踏进了建筑公司,如今,他已从一名普通建筑工人成长为一名建筑企业家。但35年来他吃的苦依然被我们常常记起,他在姜堰建筑史上创造的奇迹依然为我们称道。深圳世贸大厦旁,有他宽大而坚实的脚印。不是每朵花都能代表爱情,玫瑰做到了;
不是每种树都能耐住干渴,胡杨做到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默默奉献,杭中和做到了。

    10年前,久经沙场的建筑老将朱德祥前往非洲开拓市场,尽管只带了总共不到5000美金,尽管6个工作人员挤在不到20平米的小房子里,尽管有多次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时刻,但朱德祥挺过来了。如今那里光设备总价就达到600万,汽车多达16辆,每年更是实现超过2000万美金的产值。也许,鲜花和荣誉并不是朱德祥的目光所在,他更为看中的是家乡建筑业和父老乡亲们富裕后脸上绽开的笑容。

    ……

    这是一批德艺双馨的儿女,为了事业的发展,他们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终年奔波在异国他乡。

    这是一批可亲可敬的儿女,为了姜堰的发展,他们含辛茹苦,一砖一瓦,垒起了姜堰建筑业辉煌的“金字塔”。

    艰苦的环境,单调的生活,他们甘之如饴;

    苦难的阻遏,失败的挫折,他们视若等闲。

    逆境中他们潜行,困境中他们奋斗,不泯的是他们对事业的忠诚,不息的是他们对生活的信念。他们对姜堰建筑业的爱是无私的,情是真切的,我们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得到。将心比心,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又怎能不让百姓常相忆,常念叨?他们把自己全部的爱,心血,青春,献给了姜堰,也同时沉淀在姜堰人的记忆深处,深深铭刻在我们的心间。

    绿叶以生命回报大地,溪流以跋涉追逐海洋。一切都源于爱,一切也都回归于爱。爱是一个原点,当远行者将为爱而去追逐,爱也一样在等待着游子回航。

 

推荐访问:建党 无疆 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