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提出要求,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1、授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并针对预习提出要求:边读边想,尝试读懂课文,记下没弄懂的问题,提出有困惑、有异议的和自己感兴趣想知道的问题。明确的要求避免了自读的肤浅性,促使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把读引向深层。探索属于读书,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更易发现问题。

  2、有意识地引导激发,变无疑为有疑。刚开始,学生常常读后无疑,教师可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的思维在某句上定格,发现问题。如读了“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边的严肃起来。”一句后,问:看到这种表情有疑问吗?又如读了《白杨》的最后一自然段后,让学生针对这个自然段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想什么呢?“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爸爸脸上为什么又浮起微笑?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三、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善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如学生在自学《乌塔》时,提出这些问题(1):乌塔14 岁还小,一个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人外出旅游,不危险吗?(2)乌塔那么小就开始挣钱,学习怎么办?……这些问题,有的提得较好,有研讨的必要,有的很幼稚,无意义。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出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他们认识到提问要围绕中心,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如在《乌塔》一文中,我向学生示范质疑(1)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是事实吗?在《燕子》一课中,我向学生提出(1)“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这句话为什么用“几痕”而不用“几条”“几根”?(2)“在天空中掠过”为什么用“掠”?讨论之后要予以小结:可以对文章内容、句子的理解,词语的运用和选择提出疑问。阅读时,要留意文章的字、词的运用,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词句的好习惯。

  四、教给学生质疑的途径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对题目提出疑问。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是指什么呢?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桃花心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为什么是焦急的,又是耐心的呢?
3、对句式的选择提出疑问。如对重复语句,运用修辞手法提出疑问。如《一夜的工作》的结尾

  4、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如《苦柚》一文中,卖柚子的小姑娘为什么说自己的柚子确实不在好吃,苦味很浓?伯父为什么明知柚子苦,还要买下呢?
5、对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如《“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导?

  6、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科学家这样假想黄河象的的来历?《黄河象》)

  7、对环境的描写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月光曲》一文中,为什么描写茅屋周围的环境?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五、关于释疑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不地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而应“疏”、“引”、“拨”,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浅显的问题个别点悟;
普通性的难题组织集体研讨,教师当众点拨讲解;
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已见的,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剥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推荐访问: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 能力